实验室的空气里飘着一股金属与冷却液混合的味道。程楠站在操作台前,盯着屏幕上的数据流,手指在虚拟键盘上轻轻敲击。这是他们向未知文明发出通讯信号后的第七个小时,一切归于平静,只有仪器运转的嗡鸣声在耳边回响。
他揉了揉太阳穴,眼底泛着青黑。昨晚几乎没合眼,但此刻他的眼神却格外清醒。屏幕上跳动的波形图已经稳定下来,频率不再剧烈波动,像是某种生物的心跳,缓慢而坚定。
“能量模式确认。”陈星的声音从身后传来,语气里带着一丝疲惫和兴奋,“模拟推演完成,共振机制具备可操控性。”
程楠点点头,没有回头,只是抬手示意对方继续。
“我们准备进入第一阶段验证。”他说,“小范围注入,控制输出功率在0.5%以下。”
技术人员们迅速就位,调试设备、校准参数。整个实验室仿佛一台精密的钟表,每个齿轮都在为即将到来的实验运转。
二
第一个小时的测试相对平稳,能量被成功引入装置核心,波形维持在预设范围内。团队成员开始松了一口气,有人甚至低声说了句“看来可行”。
但程楠知道,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
“提升到1%。”他下达指令,目光始终锁定屏幕。
随着功率上调,装置内部的光圈微微亮起,一道淡蓝色的能量束缓缓成型。它不像激光那样刺目,反而有种柔和的流动感,像水一样在管道中游走。
“温度正常,压力稳定。”监控员报告。
“很好。”程楠轻声道,“继续。”
三
第三轮测试时,问题出现了。
“能量反应异常!”一名研究员突然喊道,“局部区域出现非线性震荡!”
屏幕上的波形瞬间扭曲,原本平稳的曲线开始剧烈抖动,像是被无形的手撕扯。
“切断输入!”程楠立刻下令。
装置立即响应,能量供应中断,蓝光骤然熄灭。整个实验室陷入短暂的寂静。
“刚才的数据……”他快步走到另一台终端前,调出记录,“有没有捕捉到震荡源头?”
“有。”陈星快速翻看数据,“震荡发生在B3区,靠近磁约束环的位置。”
“那不是关键节点?”程楠皱眉。
“是的。”陈星点头,“但震荡幅度不大,可能是材料疲劳导致的共振失衡。”
“不。”程楠摇头,“这更像是……反馈机制的一部分。”
四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里,团队反复调整参数,尝试复现刚才的现象。最终,他们在低频段找到了一个稳定的震荡模式,并将其命名为“B3效应”。
“这不是故障。”程楠看着最新分析结果,“这是一种自适应调节机制。”
“你是说,这种能量会根据环境变化自动调整自身状态?”陈星惊讶地问。
“没错。”程楠点头,“就像活体组织的自我修复能力。如果我们能掌握它的调节逻辑,就能实现可控利用。”
五
深夜,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
程楠坐在会议桌前,面前摊开一叠厚厚的实验报告。他的手指划过纸张边缘,停在最后一页的结论栏。
“我们完成了三次完整周期测试。”他抬起头,看向围坐一圈的研究人员,“每次都能稳定提取并释放能量,虽然过程中出现了局部震荡,但整体表现符合预期。”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
“问题是——我们要不要把它用在防御系统上?”
没人立刻回答。
终于,一位年长的研究员开口:“我们只做了小规模测试,还没进行长时间连续运行,风险不可控。”
“我知道。”程楠点头,“但我们也没有时间等待完美的答案。”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望着外面漆黑的夜空。
“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正在逼近的威胁。”他说,“归墟、奴族、还有那个未知的新文明……它们不会等我们准备好再出手。”
他转过身,目光扫过每一个人。
“这项技术可能不是终极方案,但它是我们现在唯一能掌控的力量。”
六
决定是在凌晨两点做出的。
经过激烈讨论,团队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将该能量利用方式应用于实际防御系统,但必须设立多重安全机制,确保可控性和稳定性。
“先从小型护盾发生器开始改装。”程楠安排任务,“优先部署在重点区域。”
“同时启动模拟推演,评估大规模应用的风险。”陈星补充。
“我来协调国安那边,争取最快获得许可。”另一位成员说道。
每个人都清楚,这个决定意味着什么。
七
天色微亮时,程楠独自站在实验楼顶层的露台上。风有些冷,吹得他外套猎猎作响。
他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电话那头传来略显沙哑的声音。
“是我。”程楠说,“事情有点进展。”
“说吧。”那边的人显然还没睡醒。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