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沉静,科技学院主控室的玻璃幕墙映出程楠略显疲惫的身影。他站在控制台前,手指无意识地在金属边缘摩挲,像是要从冰冷的触感中寻找某种确定性。
屏幕上的能量波动曲线已经趋于稳定,但那种“被注视”的感觉依旧挥之不去。
他缓缓闭上眼,脑海中浮现出凌霜最后那句:“它不是随机扩散。”
不是随机。
那就意味着,这股能量背后,可能藏着一个意图明确的存在。
通讯器在桌角震动了一下,是周卫国的消息。程楠点开,简短几行字:
“高层已启动一级响应预案,但我建议你尽快整合民间科研力量。单靠体制内的资源和思维,速度不够。”
程楠没有立刻回复,而是将视线转向了身旁悬浮的全息界面——那是女娲刚刚整理出的数据分析报告。报告中详细列出了当前神秘能量波谱的特征、频率变化趋势以及与现有理论模型的匹配度。结论清晰而冷峻:人类对这种能量的理解,几乎为零。
他深吸一口气,转头看向正在调试设备的陈星,“你觉得,我们有没有必要把这张牌打出去?”
陈星停下手中的操作,皱眉看向他,“你是说……和其他机构合作?”
“不只是合作。”程楠语气平静,“是共享数据、联合研究、资源统筹。这不是一场竞赛,而是一场生存测试。”
陈星沉默了几秒,低声说道:“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旦信息公开,不止是我们,连那些老牌研究所也会插手。他们有自己的利益链条,不会轻易配合。”
“所以我需要一个方案。”程楠目光坚定,“既能确保核心技术不外泄,又能调动他们的资源和智力。这不是信任问题,是效率问题。”
话音刚落,一道柔和却清晰的声音响起:“我已经模拟了十二种合作模式,综合风险与收益,最可行的是‘分布式核心协作’机制。”
两人同时抬头,只见女娲的虚拟形象缓缓浮现于空中,身着一袭淡银长袍,面容模糊却带着令人安心的气场。
“具体来说,”她继续道,“我们可以将整个研究任务拆分为多个模块,每个科研单位负责一个方向,彼此之间通过加密通道共享阶段性成果,而非全部数据。这样一来,既保障了信息安全,又避免了重复劳动。”
程楠点头,“听起来不错,但得有人牵头协调。否则这些机构各自为政,反而会拖慢进度。”
“我可以担任调度中心。”女娲道,“但你需要亲自接触几个关键人物,尤其是中科院量子物理研究所和上海高能实验室。”
程楠嘴角微扬,“我猜他们会更愿意听一个‘活人’说话。”
女娲轻轻一笑,“聪明。”
陈星在一旁听得有些发愣,“你们俩就这么决定了?这么大的事?”
“不是决定,”程楠淡淡地说,“是启动。真正的难题,才刚开始。”
第二天清晨,科技学院会议厅内,十几位来自不同科研机构的代表陆续到场。
有白发苍苍的老教授,也有穿着实验服就赶来的年轻研究员,还有几位明显是商业背景的投资人。他们彼此寒暄、试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微妙的竞争气息。
程楠坐在会议桌一端,面前摆着一杯尚未动过的咖啡。他的眼神扫过众人,心里清楚,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并不真正理解他们即将面对的是什么。
“各位。”他站起身,声音不大,却足够让所有人听见,“感谢大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来。我不是政府官员,也不是学术权威,只是一个曾经误入未来的人。”
这句话一出口,全场安静。
“我知道这个开场听起来很荒诞。”他顿了顿,“但接下来我要展示的东西,或许能让你们相信,我们现在面对的,不是某个国家或组织的问题,而是整个人类文明的一次重大考验。”
他抬手,投影幕布亮起,屏幕上开始播放一段段由女娲整理的能量波动图谱,以及3020年抵抗军基地遭遇的影像资料。
画面中,那道划破宇宙的黑光,如同死神的手指,指向地球的方向。
“这不是科幻电影。”程楠的声音低沉有力,“这是现实。而我们要做的,不是逃避,不是争权夺利,而是——合作。”
会议室陷入短暂的沉默。
然后,一位戴眼镜的中年男子开口了:“你们提到的‘分布式核心协作’机制,具体怎么操作?”
程楠微微一笑,“这就是我们今天开会的目的。”
接下来的两个小时里,会议进入实质性讨论阶段。
有人提出技术壁垒如何突破,有人质疑资源共享是否会引发知识产权纠纷,还有人直接问:“如果最终研究成果落入某些资本集团手中怎么办?”
程楠一一回应,但真正打破僵局的,是那位来自上海高能实验室的研究员。
“我们在量子纠缠态领域有些独特的积累。”他说,“如果我们能利用这种新型能量波动中的量子特性进行逆向建模,或许能找到它的传播规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