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阳的手刚从那颗“心跳”上移开,整条通道就像被激活了一样,墙壁上的符文次第亮起,像一串串联了千年的灯泡,照得人眼花缭乱。
“这……这也太炫了吧!”秦雪忍不住伸手去摸墙上的光纹,“跟进了游戏副本似的。”
“别碰。”陈青阳一把拦住她,“这些不是装饰品,是活的。”
“活的?”她瞪大眼,“你是说……它们还能动?”
“当然。”他点头,“你看那些纹路,像不像人体经络?”
秦雪仔细一看,还真有点像——有主干、有分支,还有节点交汇处,隐隐泛着微光。
“古人真是天才。”她喃喃道。
“不,是修真者。”陈青阳纠正,“他们把天地万物都当成了一个整体来看待,炼丹、治病、布阵,全都是一套逻辑。”
“那你现在是不是也成修真者了?”她笑着问。
“差得远。”他耸肩,“我现在顶多算个‘入门体验卡用户’。”
两人边走边聊,脚下的阶梯越来越宽,最后竟然通向一个巨大的地下空间。
这里不像墓室,倒像是某种祭祀或修炼的场所。四周的墙壁上嵌满了青铜镜片,在灯光下折射出奇异的光芒。正中央是一座圆形平台,平台上摆放着几个长方形的木匣子,表面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灰尘。
“看样子,这才是真正的藏宝地。”秦雪兴奋地说。
“先别急。”陈青阳摆手,“机关可能还没完全解除。”
他蹲下身,用手指轻轻拨开地面的一层浮土,露出几道细小的刻痕。
“这是……五禽行气图?”他皱眉,“古人用来调节气息的一种导引术。”
“所以呢?”
“所以这里不止是一个存放珍宝的地方,它还是一个修行之所。”他说着,站起身环顾四周,“我们可能正在一个古人的‘养生中心’里。”
“你能不能别老玩梗?”秦雪翻了个白眼。
“这不是缓解紧张嘛。”他笑了笑,走向那个平台。
木匣子已经有些腐朽,但结构还算完整。他轻轻拂去灰尘,发现其中一个盒子的边缘刻着几个模糊的字迹:“天医阁·丙申年封”。
“天医阁?”他念出声来,眉头一挑,“这个名字我好像在哪听过。”
“你又来了。”秦雪叹气,“又要开始讲冷门历史知识了吧?”
“这次是真的重要。”他语气认真起来,“天医阁据说是古代修真界的一个神秘组织,专门研究以医入道的方法。传说他们掌握了一种可以延年益寿的丹方,甚至能让死人复生。”
“卧槽。”秦雪惊呼,“那这个盒子里会不会就有那种丹药?”
“不一定。”陈青阳摇头,“但也有可能只是相关文献。”
他小心翼翼地打开第一个木匣,里面果然是一卷卷用丝绸包裹的古籍,封面已经斑驳不清,但能依稀辨认出几个字:“《灵枢补遗》”、“《黄帝外丹解》”。
“这些都是失传已久的医书。”他低声说,“如果能整理出来,对现代医学的影响会非常大。”
“那你可真是捡到宝了。”秦雪笑嘻嘻地说。
“别高兴得太早。”他指了指另外几个木匣,“这几个还没打开。”
第二个匣子打开后,里面是一件完整的青铜器,造型奇特,像是某种祭祀用的容器。
“这是什么?”秦雪凑近看。
“应该是‘九转还魂鼎’。”陈青阳用手轻轻擦去表面的尘土,“传说中可以保存灵气,甚至能短暂维持灵魂不散。”
“你确定这不是在编故事?”她狐疑地看着他。
“不信拉倒。”他耸肩,“等你们带回实验室检测就知道了。”
第三个匣子打开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里面赫然躺着一套完整的银针,每一根都只有头发丝那么细,却在灯光下泛着幽蓝的光泽。
“这……这不会是传说中的‘寒星针’吧?”秦雪激动得声音都在抖。
“没错。”陈青阳拿起一根,指尖轻轻一捏,针尖立刻泛起一层淡淡的银光,“这种针据说是以极北之地的冰魄为芯,配合百草精华淬炼而成,专用于治疗奇难杂症。”
“这也太夸张了吧?”旁边的研究员忍不住插嘴,“这种东西怎么可能存在?”
“你现在看到的,就是证据。”陈青阳把针放回匣中,转向最后一个木匣。
这一匣子打开后,所有人都愣住了。
里面是一具小型的玉雕人偶,雕刻精细,栩栩如生。最奇怪的是,人偶胸口的位置有一个小小的凹槽,似乎原本嵌着什么东西。
“这是……练功模型?”秦雪猜测。
“更像是一种‘替身’。”陈青阳伸手轻抚人偶表面,“古人常有用玉塑造自身形象的做法,认为这样可以转移灾厄,甚至代替自己承受劫数。”
“听起来很玄乎。”
“但确实有效。”他点头,“我之前看过类似的记载,有些高人会在危急时刻将自身精气注入玉人之中,借此逃过一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