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稳定的水源,食物的压力也稍稍缓解。铁柱组织了几次小规模的狩猎队,依靠他【雷霆战甲】的防御和【半月弯刀】的群攻优势,在安全屋附近荒林边缘成功猎杀了几头变异野猪和更多的变异鼠。虽然肉质粗糙,带着些许辐射残留的微涩感,但在王大妈她们的巧手烤制和炖煮下,配合林风偶尔用【火球术】精准控温的“加餐”,总算是让大家能填饱肚子。每一块肉的分发,也严格与贡献点挂钩。
贡献度制度如同一张无形的大网,将营地里每个人的劳动与生存紧密地绑定在一起。登记在册的六十七人(原住民加新收容的十七人),被老周和李睿根据年龄、体力、技能特长,分成了不同的工作小组:
* **建设组(组长:铁柱)**:继续加固、加高、连接钢铁围墙;在围墙内侧挖掘更多陷阱、布置更复杂的物理报警装置;搭建更坚固的了望塔;同时开始利用搜集到的建材,在安全屋主体建筑旁搭建简易的、可供更多人遮风避雨的棚屋。这是体力消耗最大、贡献值获取最直接的小组,成员多是像王工这样体格健壮的男性和几个能吃苦的妇女。
* **资源组(组长:王大妈)**:负责水源净化、食物烹饪与分配、物资登记与管理、以及最重要的——贡献点记录与核对(用小斌找来的旧练习本和铅笔,每人一页,详细记录每日劳作内容和获取点数)。成员多是心思细腻的妇女和像孙老这样体力不济但识文断字的老人。
* **警戒与防卫组(组长:老周)**:负责了望哨轮值、围墙巡逻、物理报警装置维护、以及战斗训练(由老周传授基础格斗和武器使用技巧)。这是风险较高、责任重大的小组,贡献值加成也高,成员是挑选出的最沉稳、最警觉的汉子,包括几个身手不错的原住民。
* **技术组(组长:李睿)**:人数最少,却最为核心。李睿负责营地整体规划、防御符文研究、装备维护(主要是林风和铁柱的游戏装备)、【魔血戒指】保温效应放大实验、以及利用【探测项链】定期扫描周边环境,评估威胁。王小雯被李睿“特招”进来,名义上是帮忙记录数据,实则是暗中观察和引导她的特殊感知力。技术组的贡献值获取方式特殊,更多是研究成果带来的营地整体效益提升后的综合评估。
营地中央的空地上,竖起了一块用废弃广告牌背面制成的巨大“贡献值公示板”。上面用粗炭笔清晰地写着每个人的名字和累计贡献点数,每日更新。多劳者名字靠前,点数醒目;怠惰者名字垫底,点数寥寥。公开、透明,无声的压力和激励,让整个营地充满了一种埋头苦干的氛围。
新成员们为了挣够换取食物和水的点数,几乎拼尽了全力。王工在建设组挥汗如雨,手上磨出了血泡也不肯休息;开小超市的刘老板发挥他精打细算的本事,在资源组协助王大妈管理物资,斤斤计较得让人哭笑不得又心生佩服;连体弱的刘老板妻子和孙老,也主动承担起了清洗绷带、照顾伤员等力所能及的杂务。原住民们看着这些新人的拼命,心中的排斥感渐渐被一种微妙的竞争感和认同感取代。毕竟,点数不会骗人,贡献实实在在。
王小雯跟在李睿身边,拿着一个小本子,认真(虽然大多时候看不懂)地记录着李睿对各种符文线条和数据参数的推演。她偶尔会停下笔,出神地望着某个方向,小脸上露出困惑或专注的神情。李睿从不打断她,只是默默记下她目光停留的位置,事后总会发现那里要么是地下水脉的微弱分支,要么是地下岩层结构异常点。这个女孩的感知力,正在以一种缓慢而稳定的速度增长着,如同深埋地下的种子,悄然萌发。
林风则成了营地最忙碌的“救火队员”和最终决策者。他白天穿梭在各个小组,协调资源,解决冲突(贡献点分配不均引发的争吵时有发生),用绝对的威望和公正的裁决维持着制度的运行;夜晚,他代替精神力消耗巨大的李睿,负责后半夜最危险的【探测项链】核心警戒,同时抓紧一切时间修炼精神力,恢复魔力,熟悉圣魔项链带来的冰火掌控力。颈间冰凉的吊坠和指尖跳跃的火焰,是他在这末世中安身立命、守护一方的根本。
这种建立在紧绷秩序和辛勤劳作上的“平静”,在第三天的深夜,被彻底撕碎。
夜,深沉如墨。惨白的月光被浓厚的灰霾遮蔽,只透下微弱惨淡的光,勉强勾勒出安全屋钢铁围墙那冰冷厚重的轮廓。空气中弥漫着浓重的湿冷气息,带着泥土的腥气和一丝若有若无的…腐朽味道。
西侧最高的了望塔上,负责值守后半夜的李睿裹紧了单薄的外套,指间的【探测项链】散发着恒定而微弱的波动,如同无形的雷达波,一波接一波地扫向死寂的黑暗。连续几晚的值守和白天高强度的研究,让他的精神力濒临枯竭,太阳穴针扎般疼痛。他不得不更频繁地借助【魔血戒指】那微弱的能量吸附特性,以及【泰坦戒指】的圣光来滋养精神。旁边,放着最后一瓶林风节省下来给他的【强效魔法药】(中),瓶身冰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