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气凝神,摒除杂念,放空心神。让大脑停止思考,什么也不要想。静坐澄心。”敖信一边坐在天松旁边,手捏兰花放在膝盖上,率先入定,打个样。
天松也按着敖信缓慢的话语,一点点静下心,入了定。
“嗯,你的呼吸很匀称,克服困意,不要睡着了。要不然腿会麻的。”敖信感受着旁边放松下来,却好像是睡着的天松,缓缓说道。
“嗯,我加油。”天松睁开眼,拍了俩下脸。打起精神,再次闭目入定。
“很好,现在运转灵力,融入天地,以灵气涣体。眼观鼻,鼻观心,打开你身上的每个毛细孔,去接收灵气。然后再引入气海穴,调动神魂,行过大小周天。用灵液滋养灵根。
你修炼至今,已经半月有余。可感觉到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敖信入着定,对天松引导着,然后问着他最近修炼的感觉。
天松灵气涣体,舒服了许多。又运行几个周天后,灵魂的疲惫感也减弱了许多。听着敖信的话,开口说道。
“嗯,灵液积攒了不少,灵根也发芽了。但最近不论怎么浇灌,只是感觉越来越充实,也不见它再增长了。”天松说着自己修炼感觉到的不对劲之处。
“这就对了,这也是我即将对你讲的事情。你遇到的这个问题,叫做阶级屏障。是修行路上每个人都会遇到,和需要突破的。
八卦你是知道的,而八八相乘,演化而出的六十四卦,以后随着你的修为增长也都会慢慢了解到。
首先,你应该也知道,伏羲帝‘一画开天’。他观察天地和自然变化,摸清其中的道法规律,而演化出了太极,八卦。并以其中的智慧,来引领万灵的秩序和生存。学了利用符号,以及为演化文字奠定了一些基础,结束了人们结绳记事的时代。
还让人们学会了婚配,饲养桑蝉,驯养家畜,和烹饪食物,以及渔猎生产用的等工具,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并且还发明了声乐,让人们可以欢心愉悦。使人类逐步脱离了采集自然物的生活。
然后,神农帝,也就是涿鹿之战前,神农氏族的头领炎帝,他尝遍百草,教会人族医疗与农耕。也被称为药王,五谷王,五谷先帝,神农大帝等。
神农在位时,有连山建木之典,有扶莱之乐,有丰年之咏,以荐厘莱。谢上天之赐,承伏羲建天竿,移于平旷塬坝,名柱。置危屋华盖,卦坛设环,勾股历算,日中为市,交易而退。
至烈山氏畲(she)耕,植禾植谷,植栗(su)稷(ji)而有农正。由此文来看,其实那时人们的生活,也很丰富多彩呢。”敖信缓缓的给天松普及着古时的历史。
“嗯,以前我一直以为是神话故事呢,都听过。可是炎帝跟伏羲不是一脉之人。居然也能当人皇,统领万灵秩序吗?”天松有些好奇的问道。
“就像你知道的,从古至今,帝王的传承有很多种。优胜劣汰,早先最多的是禅让制,然后君主立宪制,再然后就是现代,比较常见的民主治。
不过都逃不掉一个规律,就是好的君主上位,则天下也许安泰。而昏庸的君主在位,则天下必然会乱。所以古时不少明君都是选择可以信赖的继承人,品德高尚,意志坚强,心怀天下,还要有能力的去人去当君王。
有的人在自己的儿子中没有找到适合的,就会在民间去找。尧传舜就是这样。他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嫁给他,先是知道他这个人很不错。然后去看他治家如何,最后在让他从基层做起,一点点的把国家天下交给他,以此来考验,锻炼接班人。”敖信对天松说道。
“嗯,选贤任能。我知道。”天松点了点头。
“再然后,这些君主,也不是什么都好。只是具备了条件,得天独厚而已,他们也会犯错。就拿唐太宗来说,他就是一个很厉害的君王。他厉害在,能承认自己所犯下的错误,然后去改正。
一般的君主都不会去承认,因为认为自己是天子,君无戏言。这是有权的人的通病。所以千古一帝这个称谓,才会就只有那么几个算是配得上的。
唐太宗他有一个大臣,人神官魏征,也叫魏徽。是一个谏臣,清流御史。这个人是前朝的人,他从来就不怕李世民,不怕死。他看到太宗皇上哪里做的不对,做错了,就直接说出来,怼他。犯颜苦谏,屡逆龙颜。
起初天可汗太宗,都想直接砍了他,一般人估计谁都会想砍了这种天天怼你的人。后来也是,多少次都想杀了这个人。不过每次都有些忠明之人,站出来替魏徽说情,才多次保住了性命。
再加上太宗也确实是个明君狠人,温和又能容人,很宽容。知道采纳他人的意见。后来反而成为了一段佳话。因为太宗皇的宽容,和魏征的死谏。才有了开唐盛世‘贞观之治’。
太宗说过这样一段话,‘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这个总直言不讳,惹怒龙颜的谏官魏征对太宗皇帝有多重要,评价竟如此之高。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