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轮车嘎吱嘎吱地骑过小巷,来到路口,小祥子问:“同志,向左还是向右?”
“左,去鼓楼。”
“好呢!”
小祥子脚蹬得飞快,自行车不断前进,路上无聊,李勇想起刚刚那种莫名的熟悉感,问:“小祥哥,你们家几口人啊?”
“我们家没有人了,父母早死,前些年姐姐也死了,就剩下我一个。”
“哦……”
李勇沉默,后悔不该问起这个话题,一路上再不出声。
来到天桥上时,只见一群人围着,中间居然有人在放皮影戏,眼见李美娟眼睛亮晶晶,李勇说:“停。”
小祥子果断将车停了下来,问:“同志,在这里等你还是先走?等你的话,价格可能贵一些。”
“等我吧。”
随时包车方便些,至于价格,根本不是问题。
“好呢!”小祥子笑容满面,晓得今天遇着敞亮的大客人了。
皮影戏没什么好看的,李勇上辈子就看过,此时昏昏欲睡,李美娟却看得很认真,眼睛睁大,嘴角不自觉勾起,见到她这么可爱的模样,李勇也只好忍着了。
一场皮影戏结束,李美娟才反应过来,见到李勇百无聊赖的模样,扯动他的衣袖说:“哥,走吧。”
“不看了吗?”
“不看了。”李美娟摇头。
“那走。”
两人上车,三轮车又吱嘎吱嘎地向前行进。
此时,李勇嘴皮子又痒了,问小祥子:“小祥哥,你这个三轮车是自己的吗?”
“不是,这三轮车是东家的,我哪儿买得起三轮车啊,正好接了几位同志,等会儿跟东家结租赁费。”
小祥子一边脚蹬三轮车,轮子都踩的冒烟,一边抽空回答。
“哦。”
“一架三轮车多少钱啊?”
“三轮车啊,你得先买一辆自行车,还要到自行车修理铺去改装,得一两百块呢!还要有票,自行车票或者工业劵,啧啧,哪个拿得到那玩意儿。”
小祥子说起来非常熟练,显然早就打听过。
“这样啊。”
不久,鼓楼到了,小祥子把车停在边上,又问:“同志,是等你还是先走?”
“等我吧,我玩一会儿就回去。”
跟小祥子已经很熟了,知道这是个实诚人,李勇也懒得再喊其他车夫,再说了,现在天色已晚,万一晚上没有车夫了怎么办?
路还是有点远的,他自己走回去不要紧,美娟走起来恐怕有些累。
“好呢!”
小祥子回复的声音更大了,已经能想象到今天会是多大的一笔生意。
毕竟他们蹬自行车比较累,可等待却很轻松,而按照规定,等待客人的时间也算钱的,只不过便宜许多。
交代完,李勇牵起李美娟的手就要走,忽然,但是想起什么似的,回头对小祥子说:“小祥哥,你不怕我就这么跑了吗?”
“同事,我相信你肯定不会跑。”小祥子的话语很是真诚。
“好。”
李勇点点头,头也不回地走了。
要不让他感受一下世界的残酷?他心里恶趣味的闪过这个想法,不过片刻便被抹去。
走了不一会儿,两人就到达鼓楼之下,抬眼看去,李勇便感觉到震撼。
上辈子虽然来过北京,但却没来看过鼓楼,如今,是第一次见到这栋着名的建筑。
鼓楼坐北朝南,通体高50米左右,光下面奠基的城台都有4米,外墙为红色,屋顶覆盖着灰筒瓦,边缘装饰有绿色琉璃,色彩明艳又大气,整体呈现出古朴庄重的气势。
带着李美娟走进鼓楼,原来这里被设为了文化馆,前面订着个木牌,写着:东城区文化馆,门前坐着个穿蓝色工作服的管理员,见到他们便说:“出示一下介绍信,或者工作证明。”
李勇把两者都拿出来给他看,指着李美娟说:“这是我妹妹。”
将工作证明和介绍信都看完之后,工作人员的态度和蔼了许多,说:“进去吧,两个小时后出来。”
“好。”
两人进去,来到中央大厅,李勇先看看左边,那是一个小型图书馆,右边则是展览区,他们先往左边去,一排排的书架上摆放着许多书籍,李勇随意抽出一本,是《红星照亮中国》,翻了翻放回去,再抽一本,是《保卫延安》。
李勇翻了翻,就失去兴趣,李美娟却拿起《保卫延安》看起来。
“美娟,你喜欢看,我等下去书店给你买一本。”
“嗯。”李美娟乖巧地点头,嘴角微微抿起。
片刻,她乖巧地将书放回去,李勇带着她往展览区走,现在不是看书的时候。
展览区,最先看到的就是鲜红的主席像,下方有一排展区,里面有主席勋章,有革命事迹宣传,狼牙山五壮士,红岩精神等,旁边,是科学文化宣传,齐白石的虾,古代遗画等,李勇和美娟津津有味地看了一会儿,开始往楼上走。
楼上是民俗文化展区,展出不同地区的民俗文化,包括传统服饰、生活用品和风俗习惯的介绍,旁边则放着许多的鼓,旁边写着介绍,一共25面更鼓,包括1面主鼓和24面小鼓,分别代表1年和24节气,这才是鼓楼原本有的东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