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那还用问?小姐就是知倪儿的家人!知倪儿自小无父,母亲病重是小姐给了币子为母亲看病,也是小姐在母亲过世后收留知倪儿!小姐待知倪儿宛如姐妹,好吃的好用的从来都要先分我一份……就连‘一愿香’这贡茶,小姐也是自己都没留就先给了我一指香袋!母亲逝后,小姐便是我知倪儿唯一的家人。”
“知倪儿!”慧玉一把抱住床边的知倪儿,心情已然好了不少,“明日我想去寻诺先生……”
“小姐放心,家里有我守着呢!一如往常!”
“一如往常!”两个小丫头勾了勾手指,笑得纯粹欢快。
**********
锦都东郊有一条百丈宽的长平河,河的西岸有一处河水常年冲积而成的小内湖,形如装酒的宝葫芦。于是这葫芦形的内湖大的一头便被人叫做葫芦渡,而小的一头则称小葫芦渡。那‘荷畔书斋’便在这小葫芦渡旁,依水而建。
入夏时节,正是小葫芦渡的荷花初绽时,一身男子装束的慧玉刚到书斋,就见诺先生领着几个小孩儿抱着画箱从院里出来。
“诺先生!”慧玉追过去,同先生行了礼,笑盈盈的接过他手里的一摞丹青盏。
诺先生诧异的看着她,问道:“你怎么来了?被赶出来了?”
“先生这是什么话!我这么冰雪聪明,怎会被赶出来?”慧玉朝他嘟了嘟嘴,“先生就不能盼我点好?”
“在我看来,被赶出来便是好事。”诺先生白她一眼,回身叫住那些个窃窃私语的孩子:“这是你们楚琰师姐,问好。”
“师姐好。”一个满手墨汁的小男娃怯生生的先行了礼,其他的孩子这才跟着有样学样、奶声奶气的问候:“师姐见好。”
“师弟师妹们见好。”慧玉回了礼,看了看眼前这些个全然陌生的小脸,拽了拽诺先生的灰袍:“先生……这才数月不见,怎么您之前的学生就都弃您而去了?”
“胡说什么!”诺先生顺手拿起手上的画纸敲了她一记脑门:“前些日子,官署在湾渡口开设了长平庠序,招收九岁以上的孩童,我便让他们都去庠序了。这些是邻家几户送来的未够年纪的稚生。”
慧玉暗自吐吐舌头,看抬眼瞅了一下诺先生手上已用数了年的旧画箱问:“先生这又是要带他们去何处习丹青呀?”诺先生教授丹青时总喜欢带着弟子满郊乱窜,她就曾跟着上过山,蹚过水。
“身在荷花畔,不画荷,岂不浪费?”
塘里已堆满层叠荷叶的水上飘着几叶小舟,诺先生领的那几个小孩儿动作敏捷的窜了上去,一看便知是常年依水而居的人家的孩子。
诺先生接过孩子们递来的长杆,也跳上了其中一艘。子阳慧玉瞧了他们半天,才磨磨蹭蹭的跟着诺先生抬脚跨了过去,谁知前脚刚落,后脚就勾了一下小舟龙骨……四肢带脸直接扑进了船里!孩子们见着她那副蠢样,一个个都笑得直不起腰。
诺先生虽然嘴上呵斥着几个小家伙不可取笑他人,但自己却没能忍住笑意……那上扬的嘴角就一直没下来过。
待慧玉终于爬起来坐稳,先生便率先撑起小舟,一下子钻进了立叶丛中。
轻舟行至一处荷叶相对稀少的地界,先生插杆停下,又招呼过孩子们来,给他们分发笔墨纸盏。
“有兴致绘一副吗?”诺先生递来一支笔,笑着问她。
慧玉接过笔,取了张白纸铺到船头。又取了色膏调了几盏颜色,抬头看了眼周围的荷景。将眼前景色尽收于眼底后,她抬手抹了几笔淡绿,又换笔勾了几处深绿,接着又洗去笔上颜色,以水为色润出一片一片由近至远的荷叶。
与她并排的小舟上站着一个梳着双髻的小女娃,此时正瞪着一双大眼睛看着她那趴在船头绘图的师姐。
“师姐,你怎么只画那荷叶,不绘荷花呢?”
“花?”慧玉抬起头……满眼的翠绿……
“都怪他们!”小女娃恨恨的撇了眼身后的小男孩:“每次来玩都折了去!害得现下师姐见不着荷花。”
那男娃吐吐舌头,嘿嘿嘿的笑了两声,便一扒衣服扑通跳进了水里。
“诶!”慧玉一下子急了,站起身时连带摇晃了船只。
诺先生倒是不急不慢的捋着胡须,朝水面喊了几声:“莫要游远了!”
那男娃冒出头来应了声,划了几下便只听着声,见不到人了。
“先生,不会有事吧?”慧玉紧张的看着水面,可还没等她担心过半,那男孩儿已经游了回来,嘴里还叼着一只新发的菡萏。
“师姐!”那男孩凫到她船边,将菡萏递予她。
慧玉接了菡萏,笑着要去拉他,他却害羞的躲开,爬回那女娃的船上。
她见人已安全,便回看手里的菡萏——翠茎直挺、苞衣饱满,先端粉嫩,捏在手里,就像支刚蘸了颜色的新笔。
“翠钱新沾粉……一笔空染尘……盛暑迎衣开,可知寒春冷……”她幽幽念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