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压下怒火,当贾琮走进勤政殿时,已经换成恭顺模样。
当贾琮看到皇帝庆云北时,只见皇帝庆云北没有坐在御座上,而是站到了大殿旁的窗台前,透过窗户正看着梅之川出宫的身影。
与此同时,贾琮还看到,皇帝庆云北手中拿着一叠票据。
是商行发行的银票,都是大额的票据,一万两一张,足足一大叠。
这就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贾琮看到这一幕后,也不敢多言。
皇帝庆云北此刻的样子,说实话,除了戴权,其他人是看不出皇帝庆云北此刻心中想的什么?
是看重梅之川,觉得梅之川能干,不仅带回来粮食,还带回来五十万两银子。
还是不看重梅之川,觉得梅之川江南之行,没能达到他的目标?
就在贾琮胡思乱想的时候,皇帝庆云北收回了目光。
皇帝庆云北坐回了御座,然后看向贾琮道:
“贾琮,你何事来找朕?”
贾琮听到皇帝庆云北的话后,当即一拜道:
“回陛下,臣找到了那伙逆党的去向!”
每次来,贾琮都是有正事的,没有正事,贾琮也不太愿意进宫。
皇帝庆云北听到贾琮的话后,眼神中闪过一丝光亮,贾琮办事速度,再次让皇帝庆云北刮目相看。
扩张监察卫不久,居然这么快就将监察卫运转起来。
“说与朕听!”
贾琮当即就把查到的证据,一一告诉了皇帝庆云北。
当皇帝庆云北听到贾琮说,那伙逆党来自江南之地后,眼神中闪过一丝寒意。
片刻之后,皇帝庆云北不由得冷声道:
“又是和江南之地有关!
看来,这江南之地都快成大虞自治之国了。
一群蝇营狗苟,都是出自江南,真当朕不是江南之地的君王吗?”
皇帝庆云北这番话,让勤政殿内的空气仿佛骤然冷了几分。
贾琮可以清晰地感受到帝王的怒火。
皇帝庆云北发怒后,将桌上的一份奏折,指给了戴权。
“戴权,你把这奏折给贾琮看看。
这是刚才那位梅钦差,去了江南之地后,对太仓粮仓失火案调查一番后,交给朕的答复。”
贾琮接过戴权递过来的奏折,打开一看后,愣了一下。
闻弦知雅意!
要说刚才贾琮不知道皇帝庆云北是如何看待梅之川的。
那么,听到皇帝庆云北口中的“那位梅钦差”,再看到奏折内容后,就立马知道了,刚才皇帝庆云北看梅之川离去,显然是带着怀疑的目光。
亏得刚才,梅之川趾高气扬。
敢情梅之川还不知道,他已经被皇帝庆云北怀疑了。
梅之川去了江南之地,就是为了查粮仓失火案的,可是去了一趟,不如不去。
奏折内容中,梅之川给皇帝庆云北的答复,居然是几个粮仓小吏,晚上守夜的时候,点蜡烛吃了点酒,最后不小心才导致粮仓失火。
所有的责任,都归咎于粮仓小吏。
而粮仓小吏当场就已经烧死了,梅之川去了江南以后,也只是将那几个粮仓小吏的家人,一一定罪。
贾琮看到这内容后,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荒谬至极。
作为穿越而来的人,贾琮能信吗?
信个鬼!
这分明就是胡扯八道。
这分明就是扯淡,就是拉出几个粮仓小吏来当替罪羊。
梅之川糊弄鬼呢!
真把皇帝庆云北当傻子了?
皇帝庆云北之所以派了一个不是江南出身的梅之川去江南,就是想着能不能有点意外的收获。
原以为,梅之川哪怕不能给他这个皇帝一点惊喜,也不能糊弄他这个皇帝吧!
可现实就是这样的。
梅之川交给皇帝这么一个答案,让皇帝庆云北简直杀了梅之川的心都有了。
当皇帝庆云北看到贾琮看完奏折后,立刻便问:
“贾琮,你怎么看?
你觉得,太仓粮仓失火,是因为粮仓小吏酒后导致失火的吗?”
贾琮一听,心中嘀咕道,自己该如何说呢!
毕竟没有调查权,贾琮也不敢胡说啊!
看到贾琮犹豫,皇帝庆云北冷声道:
“怎么,贾琮你是不敢说,还是不想说?”
皇帝庆云北话都说到这了,贾琮知道,自己必须要做一个选择了。
索性,已经和梅家结仇了,那干脆就往政敌这条路走。
“回陛下,臣不信奏折所言。
太仓粮仓在太祖陛下时修建的,而且当时修建太仓粮仓的主事人,乃是我祖爷荣国公所主持修建的。
修建粮仓之时,我祖爷就吸取了前朝粮仓失火的经验。
在建造粮仓时,不仅将各个粮仓,设置一定的距离间隔,而且每个粮仓都配置了灭火的器具。
太仓粮仓于今已有一百多年了,期间一直安然无事。
偏偏在陛下德胜草原鞑子,要中兴大虞时,这个时候失火了,哪有这般凑巧?
臣觉得江南之地有不臣之人作祟,望陛下严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