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正每天只完成规定的工分。
其他知青都憋着一口气你追我赶,白玉华绝对不会参与。
完成每日规定的最少积分,就开始摸鱼。
但是呢,她并不像自己想象中的那种五谷不分的城里人。
她懂得很多,会的也很多,说得也头头是道,而且脑子灵活,提出很多优秀的点子。
所以,现在他一般喜欢把她带在身边,把自己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她。
有些人,不爱思考,就喜欢做体力劳动,但是有些人天生就是做脑力劳动的。
二者一样是能够创造价值的,没有孰高孰低之分。
显然他这个徒弟属于后者。
他没有强求白玉华跟其他人一样。
“那我再考你几个问题。”
“大风天能定苗吗?”
“不行。”
“遇到的老虎咬断的苗怎么办?”
“选择一个阴雨天及时补苗,浇透定根水,同时移栽的时候要带土坨,防止被咬。”
“为啥定苗要选在3-4片叶的时候?”
“这时苗情稳定易分辨,过早易误判,过晚伤根多。”
王研究员满意地点点头,递给白玉华一根自制的木尺,“下去帮忙吧!”
“注意去弱留强的原则,小心别伤到留下来的根茎,保留株距大约30厘米的健壮苗,同时检查叶片是否呈现品种特有的深绿色特征。”
白玉华对这个工作已经很熟悉了,上一世,去到大连,所有的劳作没少做过。
笑着说:“好咧,师傅,我知道‘三看’标准:看叶鞘颜色是否紫红、看叶片是否宽厚挺拔、看株高是否整齐一致。
那我先去一起帮忙了!”
他们虽然是试验连的,但是在人手不够的时候,还是一样会去帮忙,而不是天天都呆在自己的试验田里面。
试验重要,整个生产建设兵团也重要。
王研究员看着白玉华风风火火下了地,心中默念她说的三看标准,很准确,也好记。
虽然大家都是这么做的,但是没有人总结过,王研究员心里有了一个初步想法。
看着她非常熟练地定苗,根本没用上自己给她的木尺,又直又准,有一种种庄稼老手的错觉。
可是她是明明是城里来的。
那就是先天的种庄稼圣手。
王研究员也没有闲着,很快就收回目光很快就跟着一起埋头定苗。
白玉华感觉到落在自己身上的目光消失,才松一口气,她已经努力藏拙了。
上一世在这里的那几年,她从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城里人,摇身一变,种庄稼什么都懂,而且为了能填饱肚子,有钱看病,其他女知青一天七八个工分顶天,她咬牙努力每天十工分。
就算跟顾方盛结婚了,顾方盛也把所有的钱都交给她,但是一心想着要回城,不想跟他有什么交集,所以愣是没用他一分钱。
当时自己为什么有这种想法?
对了,是隔壁邻居跟她讲的,她深以为意,现在想来,她真是太傻了。
竟然听了她的话。
明明能轻松一点,自己那么犟干什么?
白玉华觉得上一世自己的脑子肯定被浆糊给灌满了。
一直弓着腰和蹲下交替,这样不会因为保持一种姿势而难受。
但是时间久了,一样也很难受。
手指甲缝隙里面,塞满了黑泥,难受死了。
这时,白玉华就会偷偷摸摸去上个厕所,喝口水,又或者拉着师傅假装问问题。
毕竟王研究员一把年纪,要是长时间身体肯定会受不了。
王研究员看着明目张胆偷偷休息的白玉华,微微摇摇头,这孩子什么都好,就是有些懒。
心里这么想着,但是还是把人带走。
“好了,我们先回试验连!”
跟人打了招呼,就带着白玉华离开了。
“师傅最好了!”白玉华笑得眉眼弯弯,师傅懂她!
王研究员心里也美滋滋地往前走,至于之前觉得白玉华太懒什么的,早就抛到九霄之外。
技术员吹哨休息时,白玉华看见有人直接瘫坐在田埂上,捧着搪瓷缸的手直哆嗦——那手已经不会自然伸展开了。
这一世,有条件,白玉华也没有向上一世那样勉强自己,身体是自己的。
不然年纪轻轻身体都被透支掉健康,那她重活一世干什么?
回到科研连,跟在王研究员后面记录记录数据,是很轻松的伙计,到了点,白玉华迫不及待地回家吃饭陪小孩。
在路上碰到贺马红梅和刘佳,看到累得不行的样子就非常庆幸。
马红梅依然精神满满的白玉华,心里酸得很,但是硬生生地忍住了。
不能恩将仇报。
天知道自己用了多大的毅力才忍住。
眼不见心不烦,马红梅转身就进了院门。
刘佳尴尬地笑着打招呼,“玉华,你也下工了?昨天我听说了小光的事情,已经解决了吗?”
“嗯,回家吃饭,休息一下,下午再继续!谢谢关心,已经解决了!”白玉华知道昨天她们也帮着找了小光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