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树猛地回头盯住乔磊,嗓音低哑:“这矿……抗战前就有了?”
乔磊点了点头,眼里透出不安:“老矿确实是三十年代开的,后来几经转包,才成了现在的‘三号井’。但这一区……是后来才封掉的。档案里没有记录,连图纸也是缺的。”
马星遥接过信,摊开纸页,低头扫了一眼,然后缓缓念出:
“……若有一日此信被发现,务必警告後来的人——此井口不可再开。每逢十二月,便有异动……我们并非唯一在此作业的存在。”
他停顿了一下,深吸口气,继续念:
“後记:若真信科技之力,请於‘时间场’稳定时,启动Ω装置,或能听见——‘另一层的我们’。”
信纸仿佛压弯了空气,房间一下子变得更窒闷了。
王昭喃喃复述:“……我们并非唯一在此作业的存在……”
刘小利咽了口唾沫,嘴角勉强挤出点笑:“不是吧……这玩意儿听着像地下版‘灵异施工队’?”
他说着想缓解气氛,可声音发虚,谁都笑不出来。
张芳紧锁眉头:“可……1938年的矿工怎么会写出‘时间场’、‘Ω装置’这种词?这……听着就不像那个年代的东西。”
一时间,所有目光都转向乔伊。
她没有说话,手指下意识地紧扣着信纸边缘,眼神却越来越凝重。那句关于“Ω装置”的话,用词方式、逻辑结构……和她这两年正在研究的“时频场干扰模型”几乎一模一样。
她喉咙发干,低声道:“这太精确了。”
“太不合理。”王昭盯着她,语气罕见地柔和,“乔伊,你……你确定这不是后来伪造的?”
乔伊摇了摇头,脸色苍白,却异常冷静:“我不能百分百确定,但——这封信的纸张、书写方式、包装手法,还有那种夹杂式的语言习惯,都符合那个年代。最重要的是……”
她顿了顿,看了眼众人,一字一句道:
“信里写的理论,是2020年左右才刚提出的假说。而它,出现在一封写于八十七年前的信里。”
周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
那封信像一枚铁锤,敲碎了他们认知中的时间线,也敲开了这口矿井下,不属于这个时代的回声。
空气突然变得厚重,像是有什么无形的东西贴在矿道的墙壁上,湿漉漉地回荡着每个人的呼吸声,却听不出一条能逃出去的路。
那封泛黄的信纸,在矿灯的光下轻轻晃动,仿佛它也知道,接下来的内容……不该再被念出来。
刘小利咽了口唾沫,勉强笑着:“要不……我们把信塞回去,就当啥都没看见?”
没人接话。
这话已经不好笑了。
他们终于明白,他们闯进的,不只是一个封闭已久的旧矿井,而是——一个几十年前就有人想警告,却没人敢揭开的时间裂缝。
乔磊缓缓开口,声音低沉,带着多年井下老工人的那种笃定与决绝:
“把信收起来,往下走。”
“信没有结尾,但它提醒的‘底部’,我们得搞清楚……到底是哪一层。”
乔伊点点头,默不作声地把信纸折好,装进文件袋,再贴身塞进外套内衬口袋里,拉链拉得“咔”地一声,像是在封存什么不可逆的东西。
张芳站在原地,盯着那只已经空了的铁盒,忽然开口:
“这封信,不是被遗失的。”
大家转头看她。
她轻声说:“它是留给我们的。”
风,从矿道深处缓缓吹上来,冷得像水,又带着说不清的意味。灯光晃了两下,他们的影子在矿壁上一抖一抖,像是井下什么东西正在睁眼,看着他们。
乔磊走上前,蹲下身,把那只生锈的铁盒抱了起来。他的动作很轻,像是在捧一件旧友的遗物。
他没有急着说话,而是仔细查看信封、信纸,还有夹在里面那张泛黄的登记卡。卡片上的字迹早被煤灰糊住,只依稀看得出几个数字和一个名字。
他沉默许久,终于低声开口:
“这不是普通矿工写的。”
“信里用词太准了,能看出写信的人懂机械,也懂些……时空干扰之类的东西。他不是写给家人,是写给后面的人——也可能是写给我们。”
他翻到信纸背面,指了指印着的英文公司抬头:
“TJ Consolidated Mining Co.”
“泰记联合矿业公司,租界时候的外资企业。那时桐山被划给外国人做资源开采。”
张芳神情一紧:“也就是说,这封信……真的是抗战前的?”
乔磊点头:“1938年,日本人全线入侵。桐山当时被定为战略资源区,很多井都被临时接管,用来抢采金属矿。老一辈的人把这些地方叫‘输血井’——人进去,就是耗材。”
他顿了顿,声音更低了几分:“写信的人,很可能是个被强征来的技术员。他发现了什么,却来不及说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