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琪接过袋子,打开一看,是一条颜色鲜艳的丝巾。
她把丝巾拿出来,轻轻展开,颜色是她喜欢的橘红色。
她试着围了一下,对着镜子照了照。
“我很喜欢,正缺这么一条呢!”
一句话说得陆黎辰咧嘴笑了。
他点点头,低声说了句“那就好”。
整个人放松下来,去厨房倒水喝。
两人对视一眼,没多说什么。
可那种暖融融的感觉早已在心里漾开。
不需要太多言语,彼此都明白对方的心意。
晚饭时,他们聊了厂里的新项目,也说了些琐碎家常。
气氛安静而自然。
日子虽然简单,没有豪车豪宅。
可周文琪觉得,这样的生活才叫真实,才叫安心。
每天醒来有人问冷暖,出门有人等归家,小事有人分担,难事有人共扛。
她开始习惯这里的节奏,也珍惜眼前的安稳。
回想上辈子,她只看中林建国长得帅,又听说他是名校毕业,就以为找到了依靠。
那时她急于摆脱原生家庭的压力。
一心想要嫁入所谓的好人家。
为了面子,为了别人的评价。
她放弃了原本稳定的工作,全心投入婚姻。
那时候她傻,觉得没有钱的爱情不长久,婚姻就得建立在物质基础上。
可现在她明白了。
真正的幸福,是两个人一起努力,互相支撑,共同成长。
林建国?
表面光鲜,其实自私又虚伪,说白了就是个绣花枕头。
他对家庭从不真正负责,凡事只考虑自己利益,遇到困难就退缩。
他嘴上说着为她好,实际上从未替她分担过生活的压力。
他的承诺如同空谈,从未落实在行动上。
比起陆黎辰这份踏实肯干、愿意听建议、敢尝试的担当。
她终于意识到自己当年有多糊涂,简直拿石头当宝玉。
陆黎辰遇到问题会主动沟通,听取别人的意见。
他在厂里推行新制度时,先开大会解释方案,再让员工提出反馈,最终调整执行细节。
他不怕犯错,更不怕承担责任,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
在周文琪出主意、陆黎辰全力执行的合作下。
钢厂一个季度赚的钱,比过去三四年加起来还多。
他们重新制定了成本核算流程,削减了不必要的开支。
同时,优化了原料采购渠道,避免中间商抬高价格。
生产线也进行了技术升级,淘汰了老旧设备,提高了效率。
销售方面开拓了新的客户群体,不再依赖单一订单。
一个地处北城小乡镇的钢厂,产量和利润竟追上了不少省属大型国企!
订单量逐月增长,工人加班成了常态。
运输车辆每天排队进出厂区,装满钢坯运往全国各地。
周边的配套产业也被带动起来。
物流、机械维修、包装材料等行业都因此受益。
小镇的街道渐渐热闹起来,商铺增加了,人流量也大了。
形势一片大好,陆黎辰这名厂长自然也成了名人。
走到哪儿都有人打招呼,语气里满是敬佩。
街坊邻居见了他都会停下脚步寒暄几句。
镇上的餐馆老板主动给他免单,说是感谢他让本地经济活了起来。
孩子们在学校听老师讲起陆厂长的故事,回家后还会跟父母提起。
他的名字甚至出现在县广播站的播报里。
他被市里点名表扬,还成了会议上重点宣传的榜样,成了人人称道的好厂长、好领导!
市政府领导亲自前来考察,参观了整个生产流程。
在座谈会上,主管工业的副市长点名表扬陆黎辰。
会议纪要中专门用一段文字记录了钢厂的改革成效,并建议其他企业学习借鉴。
一个小村子突然冒出个能跟国营大厂比肩的钢铁厂。
一下子就成了热门话题,各地记者纷纷跑来采访。
他们提前几天就联系厂办,希望能拿到独家采访机会。
有人想拍纪录片,有人要写长篇报道。
还有电视台带着摄像机直接进了车间取景。
狭小的办公室挤满了人。
记者们举着话筒,你推我搡,都想抢到第一手消息。
椅子早就坐满了,后面的人只能站着。
现场嘈杂,提问声此起彼伏,助理几次想维持秩序都没成功。
“陆厂长,您作为钢厂的一把手,管理得井井有条,厂子每年赚的钱都在涨,真了不起!”
“是啊陆厂长,您是怎么想到改革管理方式,还大批引进外国先进设备的?这可是大手笔啊!”
“陆厂长,您这么有远见,会不会以后不甘心待在这个小地方,想往更高位置走?”
面对接连不断的提问,陆黎辰轻轻抿了抿嘴,双手交叉放在腿上,稳稳地坐在椅子上。
会议室里的灯光打在他脸上,映出清晰的轮廓。
“说实话,不是我有多聪明,而是我媳妇有眼光,能干又踏实。”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