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桂兰接过红薯,脸更红了,小声说了句 “谢谢”,抱着孩子匆匆走了。马大妮拉着林晚秋的手,眼眶有点红:“晚秋妹子,谢谢你。要不是你,我今天还得被她冤枉。”
“都是应该的。” 林晚秋笑了笑,把账本放在桌上,“大家都找个位置坐,咱们开会吧。今天主要是把互助小组的规矩定下来,再把各自的物资登记清楚,以后换东西就按规矩来,省得再闹矛盾。”
军嫂们陆续坐下,王秀芝磨蹭了半天,才在最后一排找了个位置坐下,手里把玩着个绣花手帕,一副漫不经心的样子。
林晚秋先把账本翻开,念了念已经登记的物资:“马大妮,红薯干三斤,需求粗盐半斤;张婶,鸡蛋五个,需求酱油二两;李嫂,旧棉袄一件,需求新棉花半斤…… 大家看看,有没有记错的,或者要补充的。”
军嫂们纷纷点头,有几个没登记的,也赶紧报了自家的物资和需求。林晚秋一边记,一边跟大家商量规矩:“第一,换东西要公平,按供销社的市价折算,不能多要,也不能少给;第二,要是换吃的,得保证干净卫生,不能掺假;第三,换完东西要在账本上签字,免得以后忘了,起纠纷。”
“我觉得行!” 张婶第一个举手,“有了规矩,咱们换东西也放心。”
“就是,以后再也不用怕被人坑了。” 其他军嫂也纷纷附和
王秀芝忽然开口,声音慢悠悠的:“规矩是好,可要是有人私下换了没登记的东西,怎么办?比如有的人家里藏着好东西,不想拿出来,就跟人私下换,那咱们这小组不就成了摆设?”
这话一出,军嫂们都安静下来。确实,现在还有些人不敢公开换东西,怕被人说 “搞资本主义”。
林晚秋早就想到了这一点,她看着王秀芝,语气平静:“王嫂子说的情况,我也考虑过。咱们小组不强迫大家必须登记,愿意公开换的,就按规矩来,不愿意的,私下换也可以。但我想跟大家说,私下换东西没保障,要是被骗了,连个说理的地方都没有。咱们办这个小组,就是想让大家换得放心,换得公平。要是以后大家觉得小组好,自然愿意来登记;要是觉得不好,那咱们也不勉强。”
她顿了顿,又补充道:“还有,咱们换东西不仅是为了自己,也是为了帮衬那些家里困难的姐妹。比如李嫂,她男人上个月受伤住院,家里缺棉花做棉袄,咱们要是有多余的,就帮她换点,也算是为前线的战士分点忧。”
这话说到了军嫂们的心坎里。她们的丈夫都在部队,谁也说不准什么时候会遇到困难,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晚秋说得对!” 马大妮站起身,“俺家还有半斤棉花,愿意换李嫂的旧棉袄。旧棉袄补补,俺家冬子还能穿。”
“我也有多余的粗盐,换张婶的鸡蛋!”
“我有酱油,换马大妮的红薯干!”
军嫂们一下子活跃起来,纷纷找到想换的对象,拿着账本登记、签字。王秀芝看着这热闹的场面,嘴角的冷笑慢慢消失了,她低头看了看自己手里的绣花手帕,又看了看账本,犹豫了一下,还是没起身。
这时,周政委和陆沉舟走了进来。周政委看着屋里的景象,笑着说:“不错嘛,晚秋同志,这小组办得有模有样。看来我没看错人,你确实有办法。”
林晚秋赶紧站起来:“周政委,都是大家支持,我就是做了点该做的事。”
“能把大家组织起来,就是大本事。” 周政委走到账本前,翻了翻,“这规矩定得好,公平、实在。以后营里会支持你们小组,要是需要场地或者物资,随时跟我说。”
军嫂们都高兴起来,有了营里的支持,她们就更放心了。
周政委又跟军嫂们聊了几句,鼓励大家好好支持丈夫的工作,为部队多做贡献,然后才跟陆沉舟一起离开。
会议结束后,军嫂们开始互相换东西。马大妮把棉花递给李嫂,李嫂接过棉花,眼圈红红的:“大妮妹子,谢谢你。等我男人出院了,我一定好好谢谢你。”
“谢啥,都是姐妹。” 马大妮摆摆手,接过旧棉袄,仔细看了看,“这棉袄还挺新的,补补就能穿。”
林晚秋看着这温馨的场面,心里很踏实。她想起昨天陈医生给她的《赤脚医生手册》,又想起陆沉舟昨晚说的话,觉得浑身有使不完的劲。
王秀芝走的时候,路过林晚秋身边,停下脚步,小声说:“你别得意太早,这小组能不能办长久,还不一定呢。”
林晚秋看着她,笑了笑:“王嫂子,我没得意,就是想让大家的日子好过点。要是你以后有需要,也欢迎来小组换东西,咱们都是军嫂,没必要针锋相对。”
王秀芝愣了一下,没再说什么,转身走了。
冬冬一直坐在旁边,手里拿着铁皮坦克,看着妈妈忙碌的样子,小声说:“妈妈,大家都好开心呀。”
“是呀。” 林晚秋抱起儿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以后大家都会越来越开心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