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灰烬世界与复苏回响
林凡的意识从冰冷的黑暗中缓缓浮起,如同潜水者从深海挣扎着游向水面。首先恢复的是听觉——断续的警报声、金属扭曲的呻吟、还有压抑的呻吟和哭泣。然后是嗅觉——浓烈的臭氧味、烧焦的电路板、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血腥味。
他艰难地睁开双眼,视线模糊了好一会儿才逐渐聚焦。方舟号的舰桥已是一片狼藉,主屏幕碎裂,控制台冒着黑烟,应急灯投下摇曳的红光,将一切染上不祥的色彩。
“报告状态...”林凡的声音沙哑得几乎认不出是自己。
附近传来一阵咳嗽声,然后是秦雪强作镇定的回应:“主引擎完全失效,维生系统在备用电源上运行,至少十二处船体破裂...但我们还活着。”
林凡挣扎着解开安全带,踉跄地走向舰桥观察窗。外面的景象让他的呼吸几乎停止。
没有星空,没有星系,甚至没有熟悉的虚空。窗外是一个无边无际的灰色世界,天空是压抑的铅灰色,大地覆盖着厚厚的灰烬,远处有几座扭曲的金属结构如同墓碑般耸立,一切都死寂而静止。
“我们在哪里?”苏瑶摇摇晃晃地走过来,脸上有一道血痕。
【维度坐标未知。】源芯的声音在林凡脑中响起,但异常微弱和断续,【现实结构...异常稳定...几乎...凝固。能量水平...极低。】
林凡将情况转述给众人。船员们开始陆续从撞击的震惊中恢复,清点伤亡和损失。
好消息是方舟的主体结构还算完整,大多数船员幸存;坏消息是几乎所有系统都需要紧急维修,而外部环境似乎完全不适宜生存。
“扫描大气成分,”秦雪命令,“看看我们能否外出。”
技术员操作着尚能工作的设备:“大气可呼吸,但充满细颗粒物。辐射水平...奇怪,几乎为零,就像被什么过滤过一样。”
更奇怪的扫描结果接踵而至:这个世界有正常的日夜循环,但光源来自天空中的某种弥散现象,而非恒星;有微弱的风,但风向和强度完全不变;甚至检测到远处有水源,但成分异常纯净,几乎不含任何矿物质或生命迹象。
“这不像自然形成的环境,”苏瑶皱眉,“更像是...被精心设计过的。”
维修工作立即展开。林凡尝试与源芯建立更深层的连接,获取更多关于这个维度的信息,但连接极其不稳定,仿佛有什么在干扰或吸收能量。
【这个世界...在汲取我的能量。】源芯确认了他的猜测,【必须...限制输出。】
与此同时,外出侦查小队准备就绪。林凡坚持要加入,秦雪最终同意,但要求他穿戴全套防护装备。
踏出方舟的那一刻,林凡感到一种难以形容的压抑感。灰烬没过脚踝,踩上去却意外地坚实。空气中弥漫着死寂,连风声都仿佛被什么吞噬了。
侦查小队向着最近的金属结构前进。那是一座歪斜的高塔,似乎是某种观测设施。在塔基处,他们发现了更令人不安的东西——一块半埋在灰烬中的牌子,上面用一种陌生但依稀可辨的文字写着:
“地球联邦气候观测站 - 北极点 - 公元2247年”
所有人都愣住了。
“地球?”一个队员难以置信地说,“这是地球?”
苏瑶检查着牌子的材质:“不可能。地球北极没有这样的结构,2247年是未来两百年后!”
林凡触摸着那块牌子,突然一阵强烈的既视感袭来。他仿佛看到这座塔崭新时的样子,穿着白色制服的工作人员进进出出,天空是蓝色的...
“这是地球,”他喃喃道,“但是某个...走了不同路径的地球。”
进一步调查支持了这个惊人的猜想。塔内设备的风格明显是人类科技,但更加先进。日志记录显示这个世界经历过一场名为“大净化”的灾难,之后环境逐渐变成现在这样。
更令人不安的是,所有记录都停止在同一个日期:2251年3月14日。仿佛在那一天,所有人类突然消失或停止了活动。
带着困惑和不安,小队返回方舟。维修工作进展顺利,但核心问题依旧:引擎损坏严重,缺乏必要材料进行修复;源芯能量不断流失,无法提供更多帮助。
夜晚降临——如果那能被称为夜晚的话。天空的灰暗变得更加深沉,温度略微下降,但变化微乎其微。
林凡负责第一轮守夜。坐在破损的观察窗前,他再次尝试与源芯沟通。
“我们需要找到能源,否则所有人都会困死在这里。”
【同意。】源芯回应,依然微弱,【检测到...西北方向...有微弱能量信号。不同于这个世界...更像是...方舟的能量签名。】
这个发现令人振奋又困惑。第二天,一支小队立即前往信号源方向。
在灰烬中跋涉数小时后,他们找到了信号的来源——另一艘船的残骸!不是方舟号,但明显是类似技术的产物,更小些,损坏更严重,似乎已经在这里很久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