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青云在绵水市推动的改革,如同在看似平静的湖面下投入了一颗深水炸弹。表面波澜不惊,深处却已暗流汹涌,压力从四面八方悄然汇聚。
在沈青云的强力督促下,由国内顶尖会计师事务所和市审计局联合组成的审计小组,正式进驻绵水钢铁集团。审计小组的负责人是沈青云亲自点将的市审计局副局长孙悦,她以其专业和铁面无私在系统内小有名气。
审计小组的办公室被安排在绵钢行政楼一个相对独立的区域。进驻当天,场面看似客气周到。董事长郑春来亲自迎接,笑容可掬,表示将“全力配合”。但孙悦敏锐地察觉到,那些捧着档案资料进来的工作人员眼神中的闪烁,以及某些部门负责人汇报时“恰到好处”的语焉不详。
档案室里,堆积如山的账册和凭证散发着陈年纸张和灰尘的味道。审计小组的成员们埋首其中,键盘敲击声和纸张翻动声不绝于耳。孙悦亲自核对着一份份关联交易的合同,她的指尖划过那些模糊不清的印章和措辞暧昧的条款,眉头越皱越紧。她注意到,许多与“春华贸易”、“远航物流”等公司的往来款项数额巨大,但对应的货物交割单、运输单据却残缺不全,或者格式极不规范,像是后期匆忙补上的。
孙悦心中冷笑:“郑春来啊郑春来,你就打算用这些东西来糊弄?也太小看专业审计了。”她感到一种面对巨大黑幕时的沉重,同时也有一股揭开真相的兴奋与责任感。她知道,自己手中这支笔,可能牵动着无数人的命运,也包括她自己的仕途安危。沈市长将她放在这个火山口,既是信任,也是考验。
与此同时,沈青云在市长办公室,正听着市政府秘书长赵思远关于近期工作的汇报。赵思远看似不经意地提了一句:“沈市长,审计组进驻绵钢,动静不小,下面有些同志反映,会不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秩序?毕竟,稳定是第一位的。”
沈青云抬起眼,目光平静地看着赵思远:“思远同志,一个企业的正常经营,如果连基本的账目审计都经不起,那它的‘正常’本身就值得怀疑。审计不是为了搞垮企业,恰恰是为了找出病灶,让它更健康地发展。这,才是最长远的稳定。”
他顿了顿,语气放缓,却带着更深的意义:“秘书长,你是市政府的大管家,协调各方、确保政令畅通是你的职责。在绵钢改革这件事上,我希望你能真正理解市委市政府的决心,协助我把工作推动下去。有些杂音,该过滤的要过滤,该解释的要解释。”
赵思远心中一凛,他听出了沈青云话语中的敲打和期望。他连忙表态:“市长放心,我明白轻重,一定坚决落实您的指示,做好服务和协调工作。”他知道,自己必须在这场风波中做出选择了,再想像以前那样左右逢源,恐怕已无可能。
审计小组遇到的阻力远超想象。关键账目的“意外”丢失、网络系统的“临时”故障、相关经办人员的“突然”病假……各种软抵抗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一场针对沈青云个人的舆论暗战,也悄然升级。
一些更加具体、更具杀伤力的流言开始在某些科局级干部的小圈子里传播:
“听说沈市长在林峰的时候,用的就是这套,先搞乱再收拾,功劳是他的,烂摊子是别人的。”
“他这么急着动绵钢,是不是看上了哪块地皮?或者想安排自己人接手?”
“省里有领导对他的激进做法很不满,他这市长位置能不能坐稳还两说呢。”
更有甚者,一封封匿名举报信开始寄往省纪委、省委组织部,内容直指沈青云“工作方式简单粗暴”、“不尊重绵水实际情况”、“可能存在经济问题”,虽然内容空洞,捕风捉影,但数量一多,难免会形成一种“印象”,一种“群众基础不佳”的假象。
沈青云也听到了些许风声。深夜,他独自在书房,看着窗外绵水的夜色,内心并非毫无波澜。他感到一种无形的网正在收紧,这种不见刀光剑影的斗争,有时比真刀真枪更加凶险。它攻击的不是你的肉体,而是你的声誉、你的根基、你推行政策的合法性。
“这就开始了吗?”他嘴角勾起一丝冷峻的弧度,“比预想的还要快,还要下作。”他意识到,对手远比自己想象的更没有底线。这不仅是为了保护既得利益,更是一种政治上的绞杀,企图在他立足未稳之时,就将他彻底搞臭、逼走。这种斗争的残酷性在于,它往往隐藏在程序和规则之下,利用的是人性的猜疑和组织的惯性。
他拿起内部电话,拨通了公安局长吴军的号码:“吴局长,最近市面上有些关于我个人的不实传言,影响很坏。虽然我个人问心无愧,但担心有人借此干扰全市改革发展大局。请你留意一下相关动向,特别是注意是否有组织、有目的的造谣传谣行为,依法处置。”
他不能直接让公安局去查是谁在背后指使,但他可以借此敲山震虎,也让吴军进一步表明态度。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