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外资企业通过“书记营商信箱”反映,他们扩建厂房涉及的一条市政管网迁改,被区里某个部门以“规划不符”为由搁置半年,企业损失巨大。沈青云看到信件后,没有简单批转,而是直接带着分管副市长、规划局长、区长到现场办公。
在泥泞的工地旁,他指着那张争议的规划图,问区规划分局的负责人:“你说规划不符,具体不符合哪一条?拿出发文依据来。如果是历史遗留问题,为什么半年都没有拿出解决方案?”
面对市委书记的当面质询和扎实的前期调研(沈青云已让秘书查清了该管网的历史沿革),那位分局长支支吾吾,满头大汗,最终承认是担心承担责任,故意拖延。沈青云当场要求区里限期一周内拿出解决方案,并由市纪委督办。
这件事迅速传开,“书记营商信箱”成了真正能办事、快办事的“绿色通道”。
强有力的举措下,滨州的政风为之一新。衙门作风有所收敛,办事效率明显提高,一些久拖不决的问题开始破冰。前来考察投资的企业代表,也感受到了政府服务意识和效率的提升。
然而,沈青云深知,这仅仅是开始。触动利益往往比触动灵魂还难。
一天晚上,秘书长郭伟送来一封没有署名的信,里面只有一句话:“沈书记,滨水很深,小心风浪。” 沈青云看着这封信,神色平静。他知道,自己推行的作风整顿和营商环境优化,必然触及了一些人的“奶酪”和固有的行事规则,暗处的反弹已经开始。
市长宋青山在一次私下交谈中,也委婉地提醒:“青云同志,动作快、力度大,效果是好的。不过,有些老同志,还有一些基层的干部,可能一时不太适应,还需要给点时间,注意方式方法。”
沈青云表示感谢提醒,但他内心坚定:“有些陋习,不能给时间让它继续存在。这场风暴,必须持续刮下去,直到涤荡出滨州应有的清朗天空。”
他站在办公室的窗前,看着楼下院子里新挂起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滨州振兴发展”的横幅,目光深邃。初步的破冰已经完成,但更艰巨的国企改革、产业转型等硬仗,还在后面。他需要利用目前营造出的这股“势”,顺势而为,将改革推向深入。而那股隐藏在水下的暗流,也让他更加警惕,他知道,在滨州的斗争,绝不会一帆风顺。
喜欢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重生从抓小偷开始立一等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