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沉眠修复舱内,时间失去了线性流动的意义,只剩下能量与信息永不停歇的冲刷。
林一的意识体悬浮在由纯粹数据流和精纯秩序能量构成的虚拟空间中,如同置身于星河的漩涡。
小智将海量的信息——遗落星域的星图、已知的遗迹坐标、
推测的危险区域、播种者早期殖民档案的碎片、
以及“星尘之影”侦察舰的每一个技术细节——如同瀑布般注入他的感知。
他需要以最快的速度消化这一切,将陌生的星域化为脑中的沙盘,将冰冷的参数变为本能的反应。
与此同时,修复程序也在全力运转,模拟着各种极端环境:
高重力下的机动规避、强辐射区的能量护盾维持、
遭遇低语污染的精神抗压训练、以及与银盾小型舰船的虚拟遭遇战。
每一次模拟都极其逼真,消耗着他重新凝聚的意识力量,
却也让他对自身蜕变后的原点能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控。
他左臂的气旋不再是简单的能量源,更像是一个拥有初步智能的共生体。
在模拟对抗低语精神污染时,气旋能自发地产生一种混沌屏障,扭曲并中和那些疯狂的意念;
在面对能量攻击时,它又能瞬间转化为高度有序的防御力场,展现出惊人的适应性。
林一开始尝试主动引导这种变化,摸索着混沌与秩序之间那道微妙而强大的平衡点。
他发现,当他的意志高度集中,将强烈的“定义”意图——
例如“绝对防御”或“精准湮灭”——注入气旋时,产生的效果远超简单的能量输出。
这似乎印证了埃塔关于“原点能量蕴含无限可能性”的说法。
然而,这种深度连接和高速学习也带来了负担。
他的意识时常会捕捉到一些来自城墙能量网络深处的、不属于他自己的记忆回响——
或许是某位远古守夜人在虚空边缘巡逻时的孤寂,
或许是某次惨烈防御战中与低语造物同归于尽的决绝,
甚至是播种者鼎盛时期,星舰穿梭于星海间的辉煌景象。
这些记忆碎片如同幽灵般萦绕,让他更深刻地体会到肩上担子的沉重,
也让他对“播种者”这一存在产生了更复杂的情感——
不仅仅是敬畏,还有一丝难以言说的悲悯与责任。
数日(城墙内部时间)后,修复进程接近尾声。
林一的身体在生物打印和纳米修复技术的帮助下已基本重组完毕,
虽然距离完全恢复巅峰状态还需时日,但已具备执行任务的基本条件。
他的意识体也变得更加凝实稳固,对原点能量的掌控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基石守护者的意念再次连接到他所在的修复舱空间。
全息投影展开,显示出一艘流线型、通体暗哑无光、
仿佛能吸收一切光线的小型舰船三维模型——“星尘之影”。
“舰船已准备就绪。”基石守护者的意念沉稳,
“它搭载了城墙目前最先进的隐匿系统,引擎签名被降至最低,
外壳采用了能扭曲雷达波和部分能量探测的特殊材料。
武器系统以高速机动和精准打击为主,不适合正面交战。
最重要的是,它配备了一个小型的‘原点共鸣增幅器’,理论上可以放大你的能量特征,
用于感应遗迹中的同源信号,但也可能增加你被敌人发现的概率,慎用。”
“生存舱内储备了足够的补给和一套简易维修设备。
小智的核心数据库已更新了所有已知情报,它将作为你的副官和导航员。”
“遗落星域情况不明,我们无法提供远程支援。一切依靠你的判断和力量。”
守护者的意念中带着嘱托,“找到线索,活下去。”
林一凝视着“星尘之影”的模型,意识中闪过幽影回廊的爆炸、埃塔沉寂的身影、
以及“裁决之光”核心那搏动的恐怖心脏。他深吸一口气,意念坚定:“明白。”
修复舱的舱盖缓缓滑开,久违的“实体”感瞬间回归。
林一从充满营养液的舱体中坐起,活动了一下略显僵硬但充满力量的新生肢体。
他左臂的皮肤光滑如新,但臂铠下的原点气旋传来清晰而有力的搏动感。
他换上准备好的、具有基础防护功能的深灰色作战服,走向泊位。
“星尘之影”静静地停靠在小型泊位上,其暗哑的外表确实毫不起眼,
但林一能感觉到舰体内部蕴含的精巧与力量。
他步入舰桥,简洁的控制台和全息界面亮起柔和的光芒,小智的虚拟形象出现在主屏幕上。
“所有系统自检完成,状态良好。随时可以出发,林一。”小智的声音一如既往的冷静。
“设定航线,目标遗落星域边缘,标记的第一个可疑信号源区域。”
林一坐上驾驶位,双手抚过控制界面,一种熟悉的掌控感油然而生。
“航线设定完毕。引擎启动,隐匿模式开启。”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