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一眼中寒光一闪,左臂的原点气旋微微发热。
他不再单纯依赖舰船的性能,而是将自身的感知与原初之力延伸出去,
与“星尘之影”的控制系统产生更深层次的共鸣。
刹那间,整艘飞船仿佛成为了他身体的延伸,
每一个引擎喷嘴的微调,每一束能量武器的指向,都如臂使指。
“小智,将导航和火力控制权限临时交给我!你全力维持护盾和引擎输出!”
“权限转移完成。警告,此种深度连接对驾驶员精神负荷极大。”
林一没有回应,全部心神都沉浸在与飞船的合一状态中。
在他的感知中,周围的空间不再是简单的三维坐标,
而是化为了能量流动的脉络和危险预兆的轨迹。
他操控着“星尘之影”,做出了一系列超越常规物理极限的机动动作:
舰体以不可思议的角度连续翻滚,如同在弹雨中起舞的蝴蝶,总是以毫厘之差避开最致命的攻击;
同时,舰载的小型能量炮以惊人的频率点射,
每一次射击都精准地命中导弹的推进器或是掠袭舰护盾的瞬间薄弱点,
引发一连串的殉爆,巧妙地利用爆炸的冲击波作为掩护和推动力。
这一连串行云流水般的操作,显然超出了掠袭者的预料。
他们的攻击节奏出现了片刻的混乱。为首的战舰似乎被激怒了,
舰体腹部打开一个舱门,释放出数架造型狰狞、
如同金属飞蝗般的小型攻击机,试图以数量优势淹没目标。
“机会!”林一敏锐地捕捉到对方因释放攻击机而瞬间减弱的护盾强度。
他毫不犹豫,将左臂原点气旋的力量短暂注入舰首的主炮蓄能系统!
一道凝练的、带着混沌灰色光晕的能量束,不再是普通的脉冲,
而是如同拥有生命般,划出一道诡异的弧线,
绕过了掠袭舰正面的强化护盾,狠狠撞在其侧舷一个暴露的能量导管节点上!
轰!刺眼的爆炸从掠袭舰侧面爆发,整艘战舰剧烈震动,护盾光芒急剧闪烁,几乎熄灭。
它释放出的攻击机也因母舰受创而出现了失控的迹象。
“就是现在!最大功率,突围!”林一趁此机会,将引擎输出推至极限,
“星尘之影”如同挣脱渔网的游鱼,拖着蓝色的尾焰,
朝着卫星阴影区外侧、一片密集的小行星带疾驰而去!
另外两艘掠袭舰试图拦截,但被受伤的旗舰和混乱的攻击机阻碍了片刻。
就是这短暂的延迟,让“星尘之影”成功钻入了小行星带复杂而危险的环境之中。
无数大小不一的岩石碎片和冰晶构成了天然的迷宫,
极大地限制了舰船的机动空间,但也为隐匿提供了绝佳的掩护。
林一操控飞船在嶙峋的巨石间穿梭,如同幽灵般时隐时现,不断变换方向,试图甩掉追兵。
掠袭者的战舰体型较大,在小行星带中行动不便,
但他们显然对这片区域更为熟悉,并且释放了更多的无人机进行搜索。
一场紧张的猫鼠游戏在寂静的宇宙废墟中展开。
“无法完全摆脱,对方有某种区域扫描技术,能大致锁定我们的方位。”小智分析着传感器数据。
林一一边规避着身后不时射来的冷枪和无人机骚扰,一边快速思考。
硬闯不是办法,必须利用环境。他的目光扫过星图,
锁定了一个距离不远、但信号干扰极强的区域——
那是一片由超密度的星际尘埃和强磁场构成的“迷雾区”,据说连高级传感器的效能也会大打折扣。
“转向,进入那片尘埃云!”
“星尘之影”调转方向,一头扎进了浓密的、仿佛永恒黑夜的尘埃云中。
瞬间,外部传感器屏幕变成了一片雪花,通讯受到严重干扰,连星图导航都变得不可靠。
飞船仿佛陷入了一片粘稠的泥沼,只能依靠惯性导航和短距探测器缓慢前行。
但同样的,追兵的信号也彻底消失在背景噪音中。暂时安全了。
林一松了口气,但不敢大意。他让飞船保持静默航行模式,
同时开始回顾刚才的战斗和在那颗卫星上的发现。
那些掠袭者使用的技术,尤其是那种掺杂了低语特性的能量,让他十分在意。
这遗落星域,看来远不止有废弃的遗迹那么简单。
“分析刚才记录到的敌方能量签名。”林一吩咐道。
小智调出数据:“能量签名复杂,核心为经过高度改造的聚变能量,
但混合了多种未知辐射谱线,其中一种……
与低语污染的次级衰变特征有7.3%的相似度,
但被某种强约束场束缚。推测为非正规的、危险的能量利用方式。”
“他们可能接触过低语污染源,并试图驯服或利用它。”林一沉吟道。
这无疑是在玩火。联想到卫星上那个日志提到的“样本产生意识”和“沟通虚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