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审讯室的气氛则更加技术流。
林一和一位从公共租界借调来的密码破译专家
(一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沉默寡言的老先生),
正在埋头研究从保罗神父小屋暗格中搜出的那本用速记符号和密码写成的私密笔记。
笔记的纸张泛黄脆弱,字迹潦草而急促,使用的是一种混合了拉丁文缩写、
意大利语词根、以及个人化符号的复杂系统。破译工作极其艰难。
林一负责根据保罗神父的书写习惯和已知信息(如教堂、日期、常见宗教术语)进行推测,
老专家则负责对照各种密码本和速记规则。
工作台上铺满了草稿纸,上面写满了各种可能的组合和猜测。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
终于,老专家推了推眼镜,用放大镜指着其中一页反复出现的一组符号:
“…林博士…你看…这个组合…‘C.S.L’ 后面紧跟这个倒三角加点的符号…
在本笃会的某些古老秘传系统中…通常代表…‘净化’(Catharsis)…或者…‘审判’(Castigatio)…”
林一脑中电光火石一闪!他立刻拿起另一张从烧焦残片上临摹下来的字迹:
“…那…这个被烧毁大半的词…开头是‘PUR…’…结尾像是‘…ANO’…
会不会是‘PURGATORIO’(意大利语:炼狱)?或者‘PURIFICAZIONE’(净化)?”
“极有可能!” 老专家兴奋起来,“…还有这个…
反复出现的…‘OCCHI SOTTERRANEI’(地下的眼睛)…
‘IL DEBITO ANTICO’(古老的债务)…‘SONO RITORNATI’(他们回来了)…”
破碎的密码开始被逐渐拼接,保罗神父笔记的核心内容逐渐浮现:
他似乎在独立调查上海开埠初期某些外国传教士的“非正常活动”(可能与某些异端教派或秘密社团有关),
并认为这些历史的“污点”和“债务”从未被清算,反而在某些阴影中延续。
他提到了“地下的眼睛”在监视他,感觉“他们回来了”,并认为自己有责任进行“净化”。
他似乎在恐惧着什么,但又有一种殉道般的决心。
笔记中还隐约提到了四川路桥堍的旧书店和那位白俄店主弗拉基米尔,
暗示其可能掌握着某些不为人知的档案或秘密。
就在这时,韩笑的呼叫传来。林一立刻赶去第一审讯室。
当听到老黑鱼提到“特殊客人”、“特定要求”、“抽血体检”以及最关键的那句“奇怪的香味…
像药味又像陈旧教堂香料”时,林一的脸色瞬间变得苍白!
“没药(Myrrh)…与…安息香(Benzoin)…混合…少量…某种合成麝香…”
林一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仿佛在背诵一段梦魇,
“…十年前…伦敦…白教堂案…第三名受害者艾琳修女的尸检报告…附录三…第17页…
记载…在…尸体头发和衣领处…提取到…微量…极其特殊的香料残留物…
经苏格兰场实验室分析…确认是…高纯度没药与安息香的混合体…
并掺杂…一种当时无法完全解析的、类似醛类的合成固定剂…
气味描述为…‘冰冷、肃穆、带有药感及陈旧感’…
由于极其罕见…被视为…凶手可能具有的特定标识之一…但因缺乏比对样本…未对外公开…”
审讯室内一片死寂!老黑鱼惊恐地看着林一,
不明白这个文质彬彬的人怎么会知道这么多可怕的细节。
韩笑的目光锐利如剑:“…你的意思是…?”
“同一个人…” 林一抬起头,眼中充满了震惊与确定,
“…或者…一个…极其熟悉当年一切细节、
甚至能完美复制其所有特征…包括这种极其私人的气味偏好…的模仿犯!”
没有任何犹豫!韩笑和林一立刻返回地面办公室。
林一以最快速度,将上海案的所有关键细节:
1. 高精度伤口照片(四芒星形胸创、肋骨断口显微照片)。
2. 绳结特写与绘制图(“凯尔特三重束缚结”)。
3. “萨麦尔之印”血迹符号照片(经鲁米诺增强)。
4. 现场环境照片(尸体跪姿、摆放角度、背景)。
5. 保罗神父指甲内粘土与通道内粘土的比对分析报告。
6. 老黑鱼关于“特殊客人”及其“香味”的口供记录(翻译成英文)。
——所有这些,通过法租界巡捕房的官方渠道,使用最高加密等级的越洋电报,
紧急发送至英国伦敦苏格兰场(New Scotland Yard),
直接标注请求“白教堂圣职者撕裂案(1924)专案组遗存档案负责人”亲启比对!
并附上林一以个人名义写的、详细说明情况紧急性和高度相似性的信件。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