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改,部队终于如愿以偿的按照林一想要的样子发展,
但是林一的私生活却让他越来越头疼,小鱼现在越来越肆无忌惮,
在林一的屋里衣服是越穿越少,动不动就靠在林一身上,
旁边的圣女虽然没有小鱼那么大胆,可总是一副脉脉含情看着林一的样子,
林一好几次忍不住,直接想将小鱼就地正法,小鱼直接将丰满的胸脯故意挺着,
一副你赶紧来的样子,林一又怂了,每当这时候,两个女人就诡异的吃吃笑着,
圣女派回去的信使又回来了,同时带回来了大祭司的亲笔信,
大祭司对于林一的建议很重视,已经派人去考察林一说的那个叫都江堰的地方,
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应该会将部落迁移到那里,
林一的建议虽然对大洪灾来说没有意义,但对灾后重建很重要,
通过圣女的描述,大祭司认为林一就是卦象中预测的天选之人,
他在信中反复叮嘱圣女,要想尽办法嫁给林一,促成两个部落的联姻,
另外,如果有可能,尽量促成林一去一趟西川,大祭司认为林一的到来,
对解开神殿青铜祭器的秘密,会有很大的帮助,
随着信使回来的,还有一支庞大的队伍,有二千人左右,
他们是护送大祭司给圣女准备的嫁妆而来,五百匹马驮,还有二十头大象及象奴,
连人带兽以及物资,全部都成为了圣女的嫁妆,其中有五百名还是武士,
队伍到来的那天,整个寨子都轰动了,要不是林一最近拿出了浮桥这种东西,
估计摆渡都要把鱼生累死,浮桥并不是固定的,它是根据林一的需要随时搭建,
所以平时对鱼生部落的摆渡并没有影响,手上拿着信使带来的大祭司写的婚书,
看着山下庞大的陪嫁队伍,林一的嘴角也是抽动着,
他很是怀疑圣女的部落是不是遭遇大洪灾之后,粮食不够了,
所以大祭司顺水推舟,在冬季就要到来的时候,把一部分人口送到自己这里来养,
要不那些陪嫁来的,除了圣女原来的侍女,其余基本上都是男的,一半还长着白胡子,
不过林一也没有拒绝,因为自己原本只有一个一百多人的小部落,
发展到今天七千多人的中等部落,靠的就是不断吸纳新的人口,
现在加上这陪嫁的两千余人,自己部落人口已经接近一万人左右,
在这个时代,拥有一万人口的部落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大型部落,
毕竟,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口数量往往意味着实力和资源,
然而,尽管部落规模不小,但林一的计划中却并没有闲人存在的空间,
事实上,林一的计划还远远没有完成,他仍然需要大量的人手来支持他的构想,
这些人手不仅要参与到各种建设和生产活动中,
还需要具备一定的技能和知识,以确保计划的顺利推进,
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林一已经规划了好几座工厂,
然而,由于缺乏电力和自动化生产线,他不得不选择发展人力密集型的产业,
这意味着需要更多的人力投入,以弥补技术上的不足,
圣女现在是相当于奉旨出嫁,所以也是肆无忌惮的纠缠林一,
而圣女部落陪嫁来的人,很多都会采桑养蚕,林一的第一个产业就从圣女入手,
纺织业是古代非常重要的手工密集型产业,
从原料获取到成品制成,每个环节都需大量人力,
尤其是丝绸生产,蚕农要精心饲养蚕宝宝,从孵蚕、养蚕到摘茧,过程繁琐且需投入大量精力,
缫丝时,工人需将蚕茧抽出蚕丝,操作细致且效率较低,
织绸环节更是复杂,织工要熟练运用织机,通过不同的织法和图案设计,
将蚕丝织成精美的丝绸,这需要长期的技艺训练和大量的时间投入,每一步都离不开众多手工劳动者,
然后是林一手底下的老本行陶瓷业,陶瓷制作工艺复杂,是劳动密集型产业,
首先要选取合适的陶土或瓷土,并进行粉碎、淘洗、沉淀等多道工序以保证原料质量,
制坯时,工匠需手工将泥料塑造成各种形状,如碗、盘、瓶等,这要求工匠具备高超的技艺和丰富的经验,
成型后的坯体要经过晾干、修饰,然后进行上釉,上釉的手法和厚度都影响着最终瓷器的品质,
最后是烧制,烧制过程需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窑工要时刻关注窑内情况,
整个陶瓷制作过程,从原料处理到成品出炉,都依赖大量手工劳动,
不过现在林一的陶瓷工厂现在已经停工,正在全力以赴的烧制林一口中的砖,
林一心中有一个宏伟的计划,他决定将工业区建在大江边,充分利用江水的力量,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需要制作一些特殊的工具,以便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江的水力资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