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坊市的药铺近来多了些陌生的面孔。据说是南边几个小家族遭了妖兽祸事,举族迁来避祸,连带药价也涨了几分。李大海看着丹房里所剩不多的辅材,尤其是炼制活脉丹需要的“凝露草”已见了底,便打定主意,亲自去青峰山外围采些回来。
青峰山外围的灵气虽不如深处浓郁,却胜在安全,适合筑基初期修士活动。李大海换上便于行动的短打,背上药篓,腰间别着铁剑,还特意将修复好的疾风符贴在脚踝——经历过夜盗事件后,他对自身安全越发谨慎,哪怕只是去采药,也做足了准备。
进山的路他熟得很,往年收废丹时曾多次路过。沿途的灵草大多是低阶货色,他没怎么停留,只在看到几株年份尚可的“清心草”时,才停下来小心采下。清心草能安神定魂,虽不值钱,却是炼制低阶安神丹的好材料,留着总能派上用场。
行至正午,他来到一片陌生的山谷。谷口雾气缭绕,隐约能看到里面长着不少灵草,却听不到虫鸣鸟叫,透着几分诡异。李大海没有贸然进入,而是放出神识探查——神识刚触到雾气,就被一股奇异的力量扰乱,眼前竟出现了重影。
“是迷阵。”他心中一动。这雾气并非天然形成,而是阵法运转产生的幻象,只是阵法的力量极为微弱,显然已残破不堪。他绕着谷口转了一圈,在一块被藤蔓覆盖的岩石下,发现了半截断裂的玉牌。玉牌上刻着扭曲的纹路,正是迷阵的阵基碎片,只是上面的阵纹已断裂大半,灵力几乎散尽。
“这是迷踪阵的碎片。”李大海认出了玉牌上的纹路。迷踪阵是一种基础的迷惑阵法,虽无杀伤力,却能扰乱神识、制造幻象,最适合配合防御阵使用——敌人就算突破了防护罩,也会在迷阵中迷失方向,为自己争取反应时间。
他小心地将玉牌碎片收好,用灵力驱散谷口的薄雾,走进山谷。谷内的灵草果然比外面繁茂,他很快就找到了需要的凝露草,还意外发现了几株“月见草”,这草夜间开花,蕴含的月华灵气对滋养神识大有裨益。
采完药,李大海没有多留。迷踪阵虽残破,却能看出当年的布置颇为精巧,或许谷中还有其他阵基碎片。但他知道“见好就收”的道理,孤身一人在陌生的迷阵附近逗留,太过冒险。
回到小院时,已是傍晚。李大海将采来的灵草分类处理好,便迫不及待地取出那半截玉牌。玉牌材质普通,上面的阵纹断裂处参差不齐,显然是被暴力损毁。他试着用灵力激活,玉牌却毫无反应,反而因为灵力冲击,又剥落了一小块碎片。
“看来比想象中破损得更严重。”李大海取出黑珠子,放在玉牌旁。珠子接触到玉牌的瞬间,散发出淡淡的白光,白光中隐约能看到完整的迷踪阵阵纹,正如同活物般,一点点攀附上断裂的玉牌。
修复迷踪阵碎片,比修复玄龟阵旗更考验耐心。迷阵的核心在于“扰乱”,阵纹的扭曲角度、节点的错位方式都有讲究,差之毫厘就可能失去迷惑效果。李大海屏气凝神,用双神识同时运转——一股辅助黑珠子梳理阵纹,确保每一道扭曲都恰到好处;另一股则感知玉牌的材质极限,避免灵力注入过多导致玉牌碎裂。
这一次,黑珠子的修复速度格外慢。迷踪阵的阵纹本就复杂,加上碎片断裂严重,很多地方需要重新勾勒。李大海从日头偏西忙到月上中天,才将玉牌上的阵纹修复完整。修复后的玉牌虽仍有断裂的痕迹,却散发着柔和的白光,上面的扭曲纹路仿佛活了过来,看着就让人头晕目眩。
“试试效果。”他将玉牌放在桌上,注入一丝灵力。刹那间,整个丹房的景象开始扭曲,桌椅仿佛在移动,墙壁上的影子也变得奇形怪状,若不是他早有准备,集中神识抵抗,恐怕真要以为自己眼花了。
“果然好用。”李大海满意地点点头。这枚修复后的迷踪阵碎片,虽只能覆盖丹房大小的范围,制造的幻象却足够以假乱真,对付筑基初期修士绰绰有余。
接下来的几日,他开始研究如何将迷踪阵与玄龟阵结合。两种阵法一攻一守(迷惑也算一种间接的攻击辅助),阵基属性却截然不同——玄龟阵属土,讲究厚重稳固;迷踪阵属风,注重灵动变幻。强行融合,很可能导致灵气冲突,反而削弱两种阵法的效果。
李大海翻遍了王家丹堂关于阵法的典籍,在一本《阵纹合璧浅释》中找到了线索:不同属性的阵法结合,需以“中转阵纹”连接,中转阵纹需同时蕴含两种属性的灵气,起到缓冲调和的作用。书中还记载了一种“太极纹”,正好能同时容纳土与风的灵气。
他立刻动手绘制太极纹。这对他来说不算难事,修复废丹和阵旗的经历,让他对灵气的掌控远超同阶修士。他用灵力在玄龟阵的阵眼周围绘制出简易的太极纹,再将修复好的迷踪阵玉牌嵌入其中,作为迷阵的阵眼。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