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家坊市的丹房内,药香与金石之气交织弥漫。李大海将一枚灰扑扑的魂兽晶核置于丹炉之中,指尖青心焰腾跃而起,小心翼翼地灼烧着晶核表面的阴煞残留。雪羽狐蹲在案头,鼻尖随着火焰的跳动轻轻抽动,尾巴上的冰火星纹忽明忽暗——自从噬魂谷一行,小家伙对这种能伤神识的晶核便格外警惕。
“滋啦——”
晶核在青心焰中渐渐透亮,表面渗出丝丝缕缕的黑气,那是魂兽残留的恶煞。李大海指尖灵力微动,玄极盾悬浮于炉口,光幕垂下,将所有黑气牢牢锁在炉内,直至焚烧成虚无。这枚晶核虽能量散尽,却仍残留着一丝奇特的神识波动,正是炼制“凝神破障丹”的绝佳辅料。
三日后,丹炉开启,五枚紫莹莹的丹珠悬浮而出,丹体表面流转着细密的银纹,散发出的清冽药香能直透识海,让人心神一清。李大海取过一枚服下,只觉一股温和的力量顺着经脉涌入识海,那些被魂兽爪风撕裂的细微裂痕,正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愈合。
“终究只是疗伤丹药,无法从根本提升神识。”他轻叹一声,将剩余丹珠收入玉瓶。自噬魂谷归来,他便四处搜罗提升神识的法门,却收效甚微。坊市藏书楼里的典籍大多语焉不详,王启山送来的百草谷秘录虽有提及“以灵草温养神识”,却缺乏核心心法。
“或许该去趟丹神宗了。”李大海摩挲着案上的玉简令牌,那是苏夫人当年所赠。丹神宗作为南域丹道魁首,历代积累的典籍必然藏有关于神识修炼的秘辛。更重要的是,他隐约记得,上古炼体法诀中曾提及“肉身与神识本是同源,需相辅相成”,或许丹道与神识修炼之间,藏着某种他尚未参透的联系。
出发前夜,李大海在库房翻找可能用到的材料,指尖无意间触碰到一个布满灰尘的木箱。箱中是他从铁剑门缴获的杂物,大多是些残缺的法器与破损的典籍。其中一本泛黄的绢册引起了他的注意,封面上“裂魂术”三字已模糊不清,扉页上记载的竟是一种以损伤自身神识为代价,换取短时战力暴涨的邪术。
“这等邪术,也配称之为功法?”李大海皱眉翻到后半册,却发现绢册早已虫蛀残破,只剩几页散乱的符文。他本想随手丢弃,袖中的黑珠子却突然传来一阵温热——这是珠子第一次对邪术典籍产生反应。
诧异之下,他将绢册摊开,黑珠子自行从袖中滑落,悬浮于绢册之上。温润的白光洒落,笼罩住残破的符文。那些虫蛀的缺口处,竟有金色的纹路缓缓滋生,如同藤蔓般连接起散落的符文,最终形成一段完整的法诀!
李大海瞳孔骤缩——这段补全的法诀,虽仍脱胎于裂魂术的邪异根基,却在末尾多出了“以灵力温养神识本源,损后能补,往复淬炼”的注解,硬生生将一门邪术修正成了可循环修炼的神识法门!
“这珠子……竟有补全功法的能力?”他心中掀起惊涛骇浪。过往只知黑珠子能修复肉身、温养灵力,却从未想过它竟能解读并补全残破典籍。这已不是简单的辅助法器,更像是一件蕴含着无上智慧的至宝。
他强压下激动,将补全的“裂魂淬炼法”牢记于心。此法虽需以神识受损为代价,却能在修复过程中剔除神识中的杂质,如同锤炼精铁般,让神识在“破损-修复”的循环中越发凝练。只是修炼过程极为痛苦,稍有不慎便会伤及神识本源,沦为痴呆。
“难怪珠子会有反应,这法门竟与炼体之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李大海喃喃自语。炼体是“破而后立”,此法是“碎而后凝”,都是以极致的淬炼追求本源的强大。
有了这次发现,李大海立刻翻出所有收集到的残破典籍。其中一本《清心诀》只剩开篇三句,记载着以清心静气提升神识专注度的法门;另一卷《观想法》更是残缺不全,仅留几幅模糊的星辰图谱。
他将《清心诀》摊开,黑珠子再次悬浮而起。温润白光流淌间,残缺的字句如同被春风拂过的冻土,渐渐舒展完整。补全后的法诀不仅详述了“静气”“守神”“观心”三境,更添加了“以丹香辅助静心”的注解,正好与他的丹术相辅相成。
而当黑珠子照向《观想法》的星辰图谱时,那些模糊的星点竟自行移动,组成了二十七幅完整的星图,每幅星图对应着一处神识节点,观想时能引动星辰之力滋养识海。
一夜之间,三本残破典籍在黑珠子的作用下尽数补全。李大海将三段法诀相互印证,发现它们竟能彼此兼容:《清心诀》稳固神识本源,《观想法》引天地之力滋养,修正后的《裂魂淬炼法》则负责极致淬炼,三者合一,恰好构成了一套完整的神识修炼体系!
“天无绝人之路。”李大海紧握黑珠子,心中百感交集。此前还在为神识法门发愁,转眼间便得此奇遇,看来前往丹神宗的计划,或许可以暂缓。
接下来的三月,李大海彻底沉浸在神识修炼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