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接过撬棍时说了声谢,铜柄上的包浆蹭在手背上,像落了一层暖融融的光。
你左手扶住我的脚踝,右手捏住鞋跟轻轻往上提,指腹的温度透过湿袜子渗过来,比雨水暖得多。
你把伞往我怀里一塞,自己蹲在水里摆弄那只鞋,手指笨拙地想把抽丝的地方理好,可越理越乱。
“回头让张师傅补补,他针线活比我强。”
你抬头冲我笑,鼻尖上还沾着一点泥:
“你看,这下咱俩都成落汤鸡了,等下买两根冰棍,就当庆祝。”
雨还在下,可你蹲在水里的样子,比伞还让人踏实。
后来,每次路过那个站台,总想起你半跪着的背影,雨水泡白的指节,还有那句“别动,有我呢!”
原来,最暖的不是躲在伞下,是有人愿意把自己扔进雨里,替你托住那只卡进狼狈里的鞋。
后来,我们坐在林伯的修表铺里,看雨在玻璃窗上画歪歪扭扭的线。
他端来两碗红糖姜茶,瓷碗边缘凝着细密的水珠,氤氲的热气裹着姜香,漫到鼻尖时。
他忽然开口:
“我年轻时给老伴,蹲路边拔过鞋跟,后来攒了小半年钱,买了一辆掉漆的二手自行车——就为了雨天能让她坐在后座,不用跟着我蹚水。”
“人啊,这辈子,总得蹚几次浑水,才知道踏实走路的好。”话音刚落,你已经蹲下身,把我浸得冰凉的袜子轻轻团起,塞进了贴肉的衣襟里。
我盯着你手背那道刚被井盖划开的小口子,混着泥水的血珠慢慢渗出来,在泛白的皮肤上,像一朵迎着风不肯低头的小红花。
初秋的毛毛雨像筛过的棉絮,轻飘飘落在车窗上,晕开一圈圈浅淡的水痕。
4S店门口的红绸带,被风裹着,边角扫过你沾了潮气的袖口,你却没顾上掸,只攥着车钥匙转头冲我笑:
“先上车,副驾早给你备好啦。”
我刚弯腰坐进座椅,指尖还没把安全带扣紧,椅面忽然轻轻向上拱起,后腰随即被一块柔软的支撑垫稳稳托住——
弧度刚好卡在腰窝最空的地方,像是提前量过千百遍,把所有细碎的妥帖,都藏在了这一下无声的隆起里。
“上周,看你揉腰,我问了理疗师,说这个角度最护腰。”
你探过身帮我调头枕,发梢扫过脸颊,新车的座舱里,还裹着出厂时的淡淡皮革气息。
“还有,这个杯架,换了带弹簧的,你那只总晃的陶瓷杯,终于能稳住了。”
4S店的销售笑着递来咖啡:
“刘先生,眼光毒辣,这款全时四驱刚到,雨天抓地力绝了。”
你却拽着我的手,按在车门把手内侧,磨砂材质带着微凉的颗粒感,指腹蹭过一处隐秘的凹槽。
“看这弧度,”你指尖沿着凹槽划了半圈,“特意让师傅改的,你指甲短,这样抓着不打滑。”
签合同时,你指尖反复点着“座椅加热”那行字,抬头跟销售确认:
“后排必须加上,我女朋友冬天总说腿凉,有这个她就不用裹着厚毯子,挤在后座了。”
车刚拐出4S店的林荫道,就看见张师傅背着他那口磨得发亮的工具箱,正踮着脚往公交站台跑。
青布褂子的下摆沾着一圈泥渍,像是刚从哪个积水泥潭里捞出来的,工具箱的铜锁在雨里晃悠,叮当作响。
你二话不说打了一把方向盘,轮胎碾过积水,溅起半米高的水花,稳稳停在他旁边。
车窗降下时,雨丝斜斜地飘进来,你扯着嗓子喊:
“张叔!跑啥呢?鞋跟长在脚底板上啦?”
张师傅猛地回头,老花镜滑到鼻尖上,看清是我们,突然就笑了,眼角的皱纹挤成一朵菊花:
“哟,新车啊!亮得能照见人影儿!”
他往车座上瞅了瞅,赶紧往后退了半步,“不了不了,我这裤脚全是胶,别弄脏了你的真皮座椅。”
“弄脏了,算我的,”你直接推开车门,指了指后排,“快上来暖暖!特意加了座椅加热,您老寒腿试试,比揣暖水袋管用。”
说着又冲我使眼色,“上次,您给补的鞋跟,比原厂还结实,这点胶印算啥?就当给新车留个念想。”
张师傅被你拽着胳膊塞进后座,刚坐稳就开始在工具箱里翻找,黄铜搭扣“啪嗒”一声弹开,露出里头码得整整齐齐的针线、鞋钉和胶水。
他从最底层摸出一个蓝布包,层层打开,露出三副半透明的垫片,软硅胶在雨光里泛着温润的光。
“拿着,”他往我手里塞了两副,剩下的塞进车门储物格,“上次,看你鞋跟卡井盖,回去就琢磨着做这个。边缘磨得圆滚滚的,卡进缝里也能顺顺当当拔出来,软乎乎的,踩上去跟踩棉花似的。”
你正调着后排加热的温度,闻言回头笑:
“您这手艺,不去做设计师可惜了。”
张师傅却摆摆手,用袖口擦了擦工具箱上的铜锁:
“啥设计师哟,就是见得多了,知道姑娘们雨天爱美,又怕摔。”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