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要在地里种点西瓜,让娃子也尝尝甜滋味!”
“这地是公社分给俺的,以后再也不用看地主的脸色了!”
欢喜是真的,对公社的感激也是真的。
可每当工作队员试着提一句“将来大家把地凑一起种,或许能多打粮食”,那股热乎气儿立马就凉了。
李老根脸上的笑一下子收了,他拉着小周的胳膊,眼神里满是警惕:“一起种?小周同志,你这话啥意思?地都分到户了,咋还要一起种?”
他下意识地往地里挪了两步,像是要护住这片田,“那地契上可是写着俺的名,按了公社的红印!莫非……真像村里传的那样,以后这地还要收回去?”
旁边的年轻人也皱起了眉:“就是!单干多好,种啥、啥时种都自己说了算!一起种那不就是瞎闹?跟以前给地主种地有啥区别?俺可不想再把自己的地交出去!”
一个挎着菜篮的大婶路过,听见这话也凑过来:“同志啊,不是俺们不信公社,可这地就是俺们庄稼人的命啊!揣在自己手里才踏实!你们是文化人,想法多,可俺们庄稼人,就认‘地是自己的’这个理儿!”
这样的对话,在各个村子里一遍遍地演。
工作队员们带回公社的汇报,说得都是一个事儿:陈烬社长说得没错,农民最盼的就是有自己的地,对“三十亩地一头牛”的日子,是从骨头里盼着的。只要碰一碰“把地交出去”的话头,他们就会立刻竖起防备——那是刻在骨子里的恐惧,怕再回到没地可种的苦日子。
这“田野的回声”,比会上王栓柱的质疑更实在,也更扎心。
它明明白白地告诉所有人:将来要走的第二步,要让农民放下“私有”的念头、走向集体,绝不是靠几句话就能成的。那要面对的,是几千年来“土地私有的老规矩”,是农民们刚抓到手的安全感。
这场革命,砸破了地主的枷锁后,还要闯过一道更难的关——改变人心底的旧念想。
喜欢赤火汉末魂请大家收藏:(www.2yq.org)赤火汉末魂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