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梓陌缓步走进舱内,轻轻推开那扇雕花木门。眼前的房间布置奢华而不失雅致,空气中飘散着淡淡的檀香。
烛光摇曳中,一位女子端坐在窗边的贵妃榻上,体态婀娜,神情从容。她缓缓抬起头,眼中似笑非笑,带着几分诱惑又不失文雅。
“姑娘,您便是这登玉楼的头牌吧?”苏梓陌拱手问道,语气中带着一丝试探与尊重。
女子微微歪头,唇角扬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怎么?无论声音还是容貌,我哪一点配不上这登玉楼的头牌了?”她的目光直视着他,眼波流转,如同春水荡漾,却又藏着一种锋利如刀的感觉。
苏梓陌迎上她的眼神,不动声色地观察着对方的每一个细微表情。“不是不是。”苏梓陌连忙摆手,“只是以姑娘的才貌,为何要在这登玉楼做头牌?不去从商或入仕途?”
女子轻哼一声,眼神中闪过一丝讥讽:“公子有着这么好的文笔,为何不去考取功名,却来我们登玉楼见我?难道只是为了取笑我的身份吗?”
苏梓陌听出她话语中的锋芒,遂含笑反问:“姑娘,我并非有意冒犯。不知可否得知您的芳名?”
“你叫我莫愁便是。”女子答道,语气温柔了几分,但笑意里依然透着试探。
“那好,莫愁姑娘。”苏梓陌走近一步,目光温和,“您对我的诗文可有兴趣?”
莫愁凝视着他,眼中流露出几分欣赏:“当然。公子所写的这两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月沉沉’真是妙极。说实话,这首诗文不正写的就是当下场景吗?”
苏梓陌笑了,点头称谢:“既然姑娘欣赏,不如咱们再一同吟诗作对?”
莫愁轻轻抿了一口酒,笑道:“好啊。只是奇怪的是,往日里来这条花船的男人,无一不是想着如何与我共度良宵,而公子却只愿与我对诗饮酒,未免有些格格不入。”
苏梓陌略显尴尬地笑了笑:“莫愁姑娘,我并非不想与你共度春宵,而是作为一个爱创作的书生,便也想与姑娘吟诗作对,尽兴之后,若姑娘认可我的才华,我也愿意与姑娘共度春宵。”
莫愁闻言,眼波流转,笑意更深。两人推杯换盏,诗词唱和,气氛渐渐热烈起来。直到夜深,街边的小摊早已收起,喧嚣归于寂静。
此时“猛虎”“、”大力丸”、“大水牛”三人也不得不悄然撤离了各自的监视点,潜伏于周边屋脊之上继续暗中观察。其他行动小组也在同步进行情报收集工作,围绕花船与登玉楼展开严密侦察。
花船之内,苏梓陌微醺地望着窗外明月,忽然开口:“莫愁姑娘,如今的大唐,有何意见与建议?”
莫愁笑容瞬间凝固,眼神中闪过一丝悲愤,但很快又被笑意掩去:“大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自然无话可说。”
苏梓陌敏锐地捕捉到那一瞬的情绪波动,心中已有猜测,遂含笑反问:“若真如姑娘所说,大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那为何姑娘会踏上这条风尘之路?”
莫愁沉默片刻,终是叹了口气,眼中泛起泪光。她望着窗外那轮孤月,低声说道:“公子,你不是一位普通的书生吧?说吧,你上这条花船,到底是为了什么?”
苏梓陌并不惊讶她的洞察力,坦然一笑:“打开天窗说亮话了,我也没有必要隐瞒。前日,一名传信使携当今圣上亲笔御书欲送往晋城观察史大人,但他曾在你们登玉楼留宿一夜后,御书便离奇失踪。我此行,便是为查明这登玉楼究竟是何等地方,竟能令传信使甘冒杀头之险前来。”
“哦,你说的是那个传信使啊,我知道他。”欧阳景嘴角微扬,淡淡道,“他的文采远不及苏公子,却执意要登我的花船。于是我便将他包裹里的御书取走。”
苏梓陌怔了一瞬,震惊于她如此坦率承认偷窃御书,更惊愕于她居然知道自己的身份。“既然你知道我是谁,”他稳住心神,“不知莫愁姑娘是否愿告知你的真正身份?”
“我叫欧阳景。”她笑着回答,“没想到苏公子不仅在兵法谋略上有高深造诣,在发明创造、诗词歌赋上也有独到之处。”
苏梓陌拱手:“请欧阳景姑娘将御书归还于我。”
欧阳景点了点头:“明白。我对大唐虽无太多好感,但怨恨的对象也只是那些贪官污吏与通敌叛国之人。”
“那姑娘现在可否归还御书?”苏梓陌问。
“先回答我一个问题。”欧阳景站起身,走到他面前,目光如炬般注视着他的双眼,仿佛要看穿他的内心,“你现在在花船与登玉楼周围一共埋伏了多少人?不要骗我,我已经发现了两个。”
苏梓陌微微一笑,目光坦然:“除了我之外,共有十一人,分布于花船与登玉楼各处。”
“好。”欧阳景满意地点了点头,“问题已答。”
欧阳景轻轻一笑:“还给你也可以,但我有个条件——你要答应为我办三件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