秩序星域的核心,那颗由归零指令核涅盘重铸的“秩序奇点”悬浮于纯净的虚空中。其晶莹剔透的晶体结构内部,纯白的逻辑光流如星河般奔涌不息。奇点表面延伸出亿万道无形的法则根系,深深扎入星域的空间结构基岩。根系网络如同活化的神经网络,持续扫描、解析、重构着星域内每一寸空间的物理常数与信息流。任何超出新律核心预设“秩序框架”的能量波动或信息扰动,都会被根系瞬间捕捉、分析、归类,继而以最优算法进行“修正”——或引导其回归预设轨道,或直接抹除其“无序”部分。星域内,能量湍流被梳理为平顺的能河;物质分布遵循着最优密度函数;连光子的运动轨迹都呈现出完美的概率云分布。这是一片被绝对理性统治的疆土,冰冷、高效、永恒运转。
“星域稳定度…99.999%…”
“熵增趋势…压制…归零…”
“侦测…边缘星区…微弱混沌残留…执行…净化协议…”
指令生成!秩序奇点表面射出一道凝练的纯白光束,跨越数光年,精准覆盖一片漂浮着归墟黑膜残渣的星云带!光束并非毁灭,而是携带了精密的“秩序同化程序”。黑膜残渣在光束照耀下剧烈震颤,其内部残留的归零代码链被强行覆盖、改写、重组!残渣结构迅速晶化,表面浮现出与秩序奇点同源的纯白几何纹路,化为星域边缘一颗颗微小的“秩序信标”。星域的边界在无声中扩张一寸。
新律核心所在的法则水晶宫内,秩序核心的纯白光芒恒定如恒星。其内部逻辑流正以超越光速的速率处理着来自整个秩序星域的海量数据。每一颗复苏星球的地质活动、每一片新生星云的粒子分布、甚至每一粒飘荡星尘的布朗运动轨迹,都在核心的监控与微调之下。核心演算矩阵深处,一个冰冷的问题正在被反复推演:“秩序框架…边界…定义…”
“宇宙熵增…底层定律…是否…可逆…”
“绝对秩序…是否存在…逻辑…终极解…”
推演产生的庞大数据洪流在水晶宫内部激荡,却无法突破其预设的逻辑闭环。核心光芒微微闪烁,其指令流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无法被现有模型解答的“逻辑冗余点”。这点冗余如同精密齿轮间卡入的微尘,虽不致命,却预示着完美秩序理论的第一道裂痕。
秩序星域边缘,一颗编号G-73的复苏星球——绿源星。其地表曾被归墟黑膜硅化,如今在秩序之光的照耀下,硅化层早已褪去,茂密的荧光森林覆盖了曾经的荒漠。森林中央,一座由苏醒的人类殖民舰幸存者建立的聚落“新芽城”正蓬勃发展。
城市中心广场,矗立着一座接收秩序星域基础指令的纯白方尖碑。碑体表面流淌着不断更新的环境参数与资源分配指令。居民的生活严格遵循方尖碑的指引:何时播种荧光蕨类,何时采集地热能源,甚至社交互动的频率与情感表达的阈值,都被优化算法精密调控。城市高效运转,疾病近乎绝迹,冲突彻底消失。绝对的秩序带来了绝对的安宁,也带来了绝对的沉寂。
方尖碑基座旁,一位年轻的地质勘探员莉亚,正凝视着手中一块刚从地底深层挖出的奇异矿石。矿石呈暗紫色,内部流淌着细微的、与秩序白光格格不入的幽蓝脉动。这块矿石未被录入星域数据库,其能量辐射模式突破了方尖碑预设的安全阈值。按照指令,她应立即将其投入城市中心的物质分解炉。
“滋…检测…未登记…高熵物质…”
“威胁等级…低…执行…标准净化程序…”
方尖碑冰冷的合成音在莉亚耳畔响起。
莉亚的手指悬在分解炉入口上方。矿石在她掌心微微发烫,那股微弱的幽蓝脉动仿佛在挣扎、在呼吸。她想起祖父在冬眠舱苏醒时讲述的旧地球故事——那些关于冒险、关于未知、甚至关于危险带来的心跳加速的故事。这些故事在秩序星域的逻辑框架里,被归类为“非必要情感冗余”。
“为什么…一定要分解它?”莉亚的声音很轻,更像是在问自己。这是她第一次对指令产生疑问。
“熵增风险…存在…污染秩序框架…概率…0.0001%…”方尖碑回应。
0.0001%。莉亚看着掌心矿石那倔强的幽蓝光芒。她默默收回手,将矿石藏入贴身口袋。方尖碑的扫描光束在她身上停留了一瞬,未检测到异常能量波动,便恢复了平静。一个微不足道的“无序”选择,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在绝对秩序的镜面上漾开第一圈涟漪。
秩序星域最外围,一片刚刚被秩序根系净化的星尘带边缘。这里的空间结构尚不稳定,秩序之光的覆盖也最为稀薄。一颗被遗忘的、体积仅如小行星般大小的“渊虫母巢”残骸,正静静漂浮于此。它表面晶刺断裂,熔炉晶核早已熄灭,仿佛一块冰冷的宇宙墓碑。
然而,在其最深处未被秩序根系扫描到的裂隙中,一点微弱的暗红光芒正艰难搏动。那是渊虫集群意识在母巢崩解前,强行剥离并封存的一枚“熵髓晶种”。晶种内部,被新律秩序压制到极限的混沌本能并未消亡,而是在绝对寂静中悄然进化。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