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她转头对张晓云低声道:"后排那几个刺头,家里都有背景,你别管太严。"然后头也不回地走了,留下张晓云一个人站在讲台上,面对四十多双好奇的眼睛。
张晓云深吸一口气,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自己的名字:"同学们好,我是张晓云,从今天开始教大家语文和数学。"
一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手:"张老师,你多大呀?看着比我姐还小。"
教室里顿时响起一片笑声。张晓云也笑了:"我十八岁,确实比你们大不了多少。不过从今天起,课堂上要叫我张老师,下课可以叫我晓云姐。"
这种平等的态度似乎赢得了孩子们的好感,课堂秩序渐渐好了起来。一上午的课下来,张晓云嗓子都有些哑了,但心里却充满成就感。
中午在食堂吃饭时,张晓云主动坐到了几个年轻老师那桌。
"你就是新来的张老师吧?"一个圆脸姑娘热情地问,"我叫刘芳,教音乐的。"
张晓云刚要做自我介绍,一个冰冷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哟,这不是青山村的'高材生'吗?"
回头一看,张晓云愣住了——堂姐张丽正站在她身后,手里端着饭盒,脸上挂着假笑。
"丽丽姐?你怎么在这儿?"
"我对象是乡教育组组长的侄子,我来给他送饭。"张丽故意提高声音,"怎么,就许你当老师,不许我来看看?"
食堂里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看向这边。张晓云感到脸上一阵发烫,但她强迫自己保持镇定:"丽丽姐,你要不要一起吃饭?"
"不用了,我可没你这么闲。"张丽凑近她耳边,压低声音道,"张晓云,别以为当了老师就了不起。在这个乡里,还没我张丽办不成的事!"
说完,她扭着腰走了,留下一时堂的窃窃私语。
"那是你堂姐?"刘芳小声问,"她怎么那样啊..."
张晓云苦笑着摇摇头,没有解释。她太了解张丽了——这仅仅是个开始。
果然,下午放学时,王校长把张晓云叫到了办公室。
"张老师,有家长反映你太年轻,担心教不好孩子。"王校长推了推眼镜,"当然,我是相信你的能力的,不过..."
"校长,是张丽说的吧?"张晓云直接问道。
王校长有些尴尬:"这个...确实有人打招呼。不过你放心,只要教出成绩,谁说什么都没用。"
回家的路上,张晓云一直在想对策。驴车刚到村口,她就看见自家院外围了一群人。走近了才听清,是张丽的声音在嚷嚷:"...以为自己多了不起呢!要不是我爸,她能当上老师?"
张晓云跳下驴车,拨开人群走进院子。只见张丽正对着几个邻居大妈指手画脚,而她妈李桂香站在一旁,脸色难看至极。
"丽丽姐,"张晓云提高声音,"你有什么话,当着我的面说。"
张丽转过身,脸上闪过一丝慌乱,但很快又扬起下巴:"怎么,我说错了吗?你高考落榜,要不是我爸..."
"二伯是帮了忙,这我承认。"张晓云平静地说,"但考试是我自己考的,试讲是我自己讲的。丽丽姐要是不服气,可以去乡里要求重考,我随时奉陪。"
这番话有理有据,围观的邻居们开始小声议论。张丽脸上挂不住了,突然冲上前,一把抢过张晓云的布包:"让我看看咱们的'张老师'都教了些什么!"
布包被扯开,教案本、粉笔、课本散落一地。更让张晓云心痛的是,那本她最爱的《红楼梦》也掉在了泥地上,封皮沾满了土。
"张丽!"张晓云第一次提高了嗓门,"你太过分了!"
"我就过分了,你能怎样?"张丽挑衅地看着她,"从小到大,你什么东西不是捡我剩下的?现在装什么清高!"
张晓云蹲下身,小心地捡起书本,拍去上面的泥土。当她站起来时,脸上已经恢复了平静:"丽丽姐,你说得对,我很多东西都是捡你剩下的。但有一点你永远抢不走——我的知识和能力。"
说完,她转身进屋,留下张丽站在原地,脸色一阵青一阵白。
晚饭时,李桂香一直叹气:"云啊,你得罪丽丽干啥?她爸在乡里当会计,咱们..."
"妈,"张晓云放下筷子,"我凭本事吃饭,不想再看人脸色了。"
李桂香还想说什么,院门突然被敲响。开门一看,是村支书老刘,身后还跟着个穿白衬衫的年轻人——正是那天在学校见过的周志远。
"晓云啊,周同志找你。"老刘笑呵呵地说,"说是要请个老师给他弟弟补课呢!"
周志远站在月光下,白衬衫的袖口挽到手肘,露出结实的小臂。他冲张晓云点点头,嘴角微微上扬:"张老师,打扰了。听说你教学很有方法,我想请你周末给我弟弟补习数学,价钱好商量。"
张晓云愣住了。她没想到周志远会亲自上门,更没想到他会找自己补课。正要回答,身后传来一声尖叫:"周志远?!"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