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坠落的阴影(2020年11月2日)
重庆的11月总是带着湿冷的寒意。2020年11月2日这天,南岸区锦江华府小区被笼罩在一层薄薄的雨雾中,气温徘徊在13-16℃之间,南风轻拂,却让人感到刺骨的冷。下午3点30分,这个时间点本该是小区里最安静的时候,大多数居民都在午休或工作。然而,一声沉闷的撞击声打破了宁静,接着是撕心裂肺的尖叫。
住在楼下的居民王阿姨正在厨房准备晚餐,听到声音后本能地跑到窗边查看。当她看到两个小小的身体躺在草坪上,周围渐渐蔓延开的血迹时,整个人都僵住了。"天啊,是15楼张波家的孩子!"她颤抖着拿起手机拨打了120。
与此同时,1502室的张波穿着黑色睡衣和灰色拖鞋,从家中冲出来,一边跑一边哭喊着:"我的孩子!我的孩子!"他跌跌撞撞地奔向楼下,瘫坐在两个孩子身边,双手颤抖着想要抱起他们,却又不敢触碰那些已经变形的身体。
很快,小区里聚集了不少居民。有人试图安慰张波,有人在拨打急救电话,还有人在报警。退休护士李女士跪在地上检查孩子的生命体征,她发现小女孩已经没有了呼吸,而小男孩还有微弱的心跳,但情况非常危急。"快!快叫救护车!"她大声喊道,同时开始进行心肺复苏。
张波跪在一旁,双手抱头,哭声撕心裂肺:"都怪爸爸没看好你们啊!"他的声音里充满了自责和痛苦,让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我去厨房倒水,回来就发现孩子们不见了,我到处找,结果看到窗户开着......"他断断续续地向周围的人解释着。
然而,细心的物业管理人员注意到了几个不寻常的细节:首先,15楼的窗户很高,对于一个1岁和一个2岁的孩子来说,几乎不可能自己爬上去;其次,窗户上没有孩子的指纹,反而有成年人的手印;最后,两个孩子同时坠楼的概率极低,尤其是在没有任何防护措施的情况下。
救护车很快赶到,医护人员迅速将两个孩子抬上担架,紧急送往附近的医院。张波坚持要陪同前往,一路上他不停地抽泣,重复着:"是我不好,是我没照顾好他们。"
当孩子的母亲陈美霖接到消息赶到医院时,抢救室的红灯还亮着。她扑到门口,用力拍打着玻璃:"让我进去!让我看看我的孩子!"她脖子上的肿块隐隐作痛,这个已经拖了好几个月没去检查的问题,在这一刻显得微不足道。
两个小时后,医生摘下口罩,缓缓摇头。陈美霖瘫坐在地上,撕心裂肺的哭声在走廊里回荡。她不知道的是,这仅仅是噩梦的开始。
二、疑点重重的现场(2020年11月2日-11月10日)
警方在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展开调查。一位经验丰富的刑侦人员蹲在草坪上,仔细测量血迹的分布范围和飞溅角度。他抬头看向十五楼的窗台,眉头紧皱。
"张先生,能详细说说事发经过吗?"警察询问张波。
"孩子们在房间里玩耍,我去厨房倒水,回来就..."张波的声音有些发抖,"可能...可能是他们搬了小板凳吧..."
一位住在1501的老住户站出来:"不可能。那个飘窗至少有80公分高,一岁的孩子根本够不着,就算垫着板凳也不行。"
张波的额头沁出冷汗,急忙辩解:"可能...可能是雪雪帮弟弟垫了脚,我真的不知道他们是怎么爬上去的。我的孩子啊......"说着又扑到担架旁嚎啕大哭。
警察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张波的背影,他注意到张波在讲述过程中眼神闪烁,手指不停地绞在一起,这些都是典型的紧张表现。更重要的是,他的解释存在明显的逻辑漏洞:两个幼童如何能够同时爬上飘窗并坠楼?
现场勘查人员在十五楼的窗台和窗户上发现了四枚清晰的指纹,这些指纹全部来自张波的右手,且位置异常——指纹呈现用力下压的痕迹。此外,法医在两个孩子的衣物上发现了成年人拖拽的痕迹。
"张波,你说自己在厨房倒水,为什么飘窗上会有你用力按压的指纹?"审讯室里,警察将照片推到张波面前。
张波低着头,声音颤抖:"我...我是听到孩子的声音,跑过去想拉住他们......"
"那为什么你母亲出门后,直到孩子坠楼的这十分钟里,你没有打开过厨房的水龙头?"警察继续追问。
张波猛地抬头,额头渗出冷汗:"我...我记不清了。"
随着调查的深入,警方开始对张波的背景进行详细调查。这个初中毕业的男人,凭着帅气的长相和花言巧语,打动了富家女陈美琳。陈家虽然反对,但最终还是为女儿妥协,不仅出钱办了婚礼,还帮他开了一家公司。
然而,陈美琳很快发现,这个男人永远不会满足。有了公司后,张波整天泡在酒局里,美其名曰"交际应酬"。去年她怀着二胎坐月子时,张波一巴掌打在她脸上,说和她在一起觉得恶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