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4秒惊魂:从热闹街巷到一片废墟
1.1 事发前的平静与异常信号
6月19日是周末,云善村塘介脚组的午后格外安静。街道旁的小饭馆飘着饭菜香,杂货店老板坐在门口扇着扇子,几个老人凑在树荫下下棋。附近商户林先生后来回忆,当天12点40分左右,他正和家人吃饭时突然停了电,“还以为是片区线路检修,吃完出门才看见人山人海,有人喊‘楼塌了’,才知道是塌楼压断了电线”。
没人注意到,这场停电前3分钟,那栋7层自建房已经走完了它最后的“生命”。
1.2 倒塌瞬间:来不及反应的4秒
12时37分,一声沉闷的巨响打破宁静。住在隔壁的村民何大姐刚端起饭碗,就听见“轰隆”一声——她抬头看见,斜对面的7层楼房正往一侧倾斜,墙体开裂的声音像鞭炮一样密集。“我还没喊出声,整栋楼就砸在了地上,灰尘一下子扑过来,连太阳都遮住了。”
目击者后来对调查组说,整个倒塌过程只有4秒:先是楼顶的预制板往下掉,接着整栋楼像被推倒的积木一样,朝着毗邻的空地砸去。楼里有人探出窗户呼救,但话音未落就被废墟吞没。这栋楼是单跨砖混结构,只有一个开间,又高又窄,就像“立在地上的纸片”,倒塌时连缓冲的时间都没有。
1.3 废墟上的第一波救援
事故发生后,最先冲过去的是附近的村民。他们用手扒开碎砖,喊着楼里住户的名字,但废墟太深,仅凭双手根本没用。几分钟后,汝城消防救援大队的消防车鸣着警笛赶到,武警郴州支队汝城中队的十多名官兵也带着工具赶来。
消防队员第一时间架起生命探测仪,衡阳消防支队的2只搜救犬也很快到场。在废墟东侧,搜救犬突然停下狂吠,队员们立刻用凿岩机破拆——半小时后,他们发现了被困在墙板下的一名女子,她的腿被钢筋卡住,意识还清醒。“来,先喝点水,马上救你出来。”队员一边给她递水输液,一边用液压钳剪断钢筋,慢慢把她从缝隙里拉出来。
下午2时许,这名女子被背出废墟,成为第一个获救的人。此时,更多救援力量正往云善村赶来。
二、18小时生死战:和时间抢人
2.1 连夜集结的救援力量
事故消息很快上报。上面作出批示,要求“科学救援,别让救援人员出事”。应急管理部和住房城乡建设部的工作组连夜从北京出发,湖南省副省 长陈文浩带着省直部门的人,坐着警车往汝城赶,沿途不停打电话问“救出多少人了”。
在当地,郴州市委书 记刘志仁、代市长吴巨培直接把指挥部设在废墟旁的空地上。省应急厅调来了中联重科、三一重工的大型起重机,省交水建集团、湖南建工集团的工程师也赶来帮忙——他们要在不引发二次坍塌的前提下,清理废墟。
到当天下午5点,432名消防指战员、76台救援车辆、2只搜救犬全部到位。废墟周围拉起了警戒线,照明车把现场照得像白天一样亮,救护车在旁边随时待命。
2.2 救援最怕的“二次坍塌”
救援最难的不是找被困者,而是怕废墟“再塌一次”。这栋楼整体倒塌后,预制板、钢筋和砖块堆成了3米多高的“小山”,下面全是悬空的缝隙,稍微一动就可能引发连锁坍塌。
“不能用大型机械硬挖,只能先撑住再拆。”现场工程师说,他们先用钢管把松动的废墟架起来,再用小工具一点点清理。有一次,一名消防队员刚钻进缝隙搜救,旁边的预制板突然往下滑,幸好安全员及时喊停,才没出事。
队员们分成三班倒,没人敢休息——他们知道,废墟下的人每多待一分钟,生存希望就少一分。
2.3 12名被困者的命运
调查组后来核实,这栋楼里共有27名住户,事发时有15人外出,12人被困。救援从6月19日中午一直持续到20日凌晨5点50分,整整18小时。
队员们按照“先找有声音的地方”的原则,顺着手机铃声、呼救声定位。凌晨1点,他们在4楼的位置发现了两名被困者,但楼板压得太实,直到3点才把人救出来——可惜两人已经没有生命体征。到20日凌晨5点50分,最后一名被困者被找到,是个10岁的孩子,被母亲护在身下,孩子活了下来,母亲却没了呼吸。
18小时里,12名被困者全部救出:7人幸存,5人遇难。武警郴州支队的120多名官兵,和武警第二机动总队某支队的40多人,几乎没合过眼,手上、脸上全是划伤。
2.4 伤亡名单背后的家庭
根据事故调查报告,伤亡人员集中在2到4层:4层2人死亡,3层2人受伤,2层2人死亡、2人受伤,1层因为是商铺,当时没人。
7名幸存者被立刻送到汝城县人民医院,其中3人因为内脏损伤、骨折严重,抢救到凌晨还是没保住性命。到20日上午,又有2名伤者因伤势过重去世——最终,这场事故的死亡人数定格在5人,7名伤者中,4人还需要长期治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