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失踪前的最后准备
2008年9月30日凌晨5点,稗荆五中分校退休地理教师任铁生像往常一样早早起床,为即将开始的登山之旅做着最后的准备。这位61岁的老人,有着30多年登山经验,身体硬朗,体检报告显示他的心肺功能相当于40岁的中年人。作为一名资深的登山爱好者,任铁生几乎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花在了山野之间,他的梦想是征服北京周边所有海拔一千米以上的高山。
任铁生原本计划与两位好友结伴前往稗荆门头沟区的妙峰山,但前一天晚上,两位朋友分别打来电话致歉:一位因突发阑尾炎住进了医院,另一位则被老板叫去加班脱不开身。任铁生心里不免有些失落,但他实在不想错过这个登山的好时机,最终决定独自上路。
出发前,任铁生的妻子曾关切地问:"带报纸上山干什么?"任铁生只是笑了笑,没有回答。后来搜救队才明白,这或许是他留给世人的最后一道谜题。任铁生往背包里仔细地装上了食物、淡水、急救药品、手机,还有当天的《稗荆青年报》和《稗荆日报》。他特意带上报纸,是因为这是他多年来的习惯——用报纸碎片做路标,以防迷路。
任铁生出门时,妻子还在熟睡中。他身着舒适的红色T恤,肩挎深蓝色双肩背包,脚穿TECNICA牌登山鞋,装备齐全且专业。临走前,他轻声向妻子道别,告诉她最晚在10月1日凌晨就能回来,接着去母亲家为她庆生。谁也没有想到,这竟成了他们夫妻间的最后一次对话。
当天上午7点20分,任铁生的弟弟接到了他的电话。电话那头,任铁生的声音轻快愉悦,背景是呼啸的山风:"我已经到山顶了,下山就回。"这是任铁生与家人的最后一次联系。中午时分,他给远在外地的弟弟又打了个电话,商量第二天母亲90岁大寿的安排。电话中,他的声音依旧轻松愉快,丝毫没有异样。
下午4点左右,任铁生接到了一个牌友的电话,对方是因为"三缺一",想约他晚上打牌。任铁生表示自己正在爬山,预计再过一个小时就能回去,到时候再赶往约定地点。这是任铁生最后一次与外界的联系,谁也没想到,这个看似平常的电话竟成了他留给世界的最后声音。
二、失踪后的紧急搜救
2.1 家人报警与初步搜索
10月1日凌晨,任铁生没有像往常一样按时回家。妻子开始感到不安,她拨打任铁生的手机,却发现手机已经关机。她以为是山里信号不好,或者电池没电了,便没有太过担心,继续在家中等待。然而,直到上午10点,任铁生仍然没有回来,也没有任何消息,妻子意识到事情可能不妙。
在这一天,任铁生90岁高龄的母亲正满心欢喜地等待着儿子和儿媳回家为她庆生。当得知儿子失踪的消息后,老人心急如焚,泪水在她布满皱纹的脸上流淌。任铁生的弟弟当机立断,立即前往门头沟派出所报案,民警迅速和搜救部门取得了联系,组织搜救队伍上妙峰山寻找任铁生的踪影。
警方通过技术手段,锁定了任铁生手机信号的踪迹。移动稗荆公司禅房基站在2008年10月1日下午4点左右收到任铁生手机关机信号。根据这一信息,搜救队初步判断任铁生最后出现的地点是门头沟妙峰山镇禅房村附近。
与此同时,任铁生的妻子在家中找到了任铁生列出的登山清单,上面详细记录了他准备携带的物品:报纸、面包、水等。这些食物勉强只够支撑两天,搜救刻不容缓。任铁生的弟弟还在网络上发布寻找任铁生的帖子,想扩大影响力,请求其他去妙峰山登山的人帮忙搜寻任铁生,一场浩浩荡荡的搜救行动开始了。
2.2 大规模搜救行动
10月2日,门头沟公安局的民警和稗荆的驴友们在禅房村汇合,组成了一支20多人的搜救队伍,兵分三路开始在这一带搜寻。警方通过定位任铁生的手机信号,发现在1日下午四时,任铁生所携带的移动号码在门头沟禅房基站附近关机。
由于门头沟山峰较多,想确定任铁生位置如同"大海捞针",有网友建议采取手机定位的方法,根据任铁生手机最后信号的位置尽量缩小范围。多方搜救人员围绕手机信号最后发出地点——禅房开展第二日搜救。
10月3日,更多的救援人员加入,搜索范围进一步扩大。警方紧急调取监控,却未发现任铁生的身影。搜寻仍在继续,前行困难重重,且未发现任铁生留下的其他明显标记,线索再次中断。
10月4日,天公不作美,妙峰山下起了小雨。搜救队分成6组,从禅房村向炭厂出发,这里靠近一条险峻的登山路,名为"狼雁小道",是狼儿峪到雁翅一带的名称,地势陡峭险峻,很少会有登山爱好者选择这条路。
在这条路上,搜救队有了一个重大发现:他们在灌木丛中发现了半个鞋印。这个鞋印只有前脚掌部分清晰可辨,经过与任铁生妻子提供的鞋子比对,确认这是同一个牌子同一款登山鞋,鞋印大小也吻合。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