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8月22日凌晨3点,四川省彭州市精神病医院的一间病房内,19岁的廖婷婷站在病床前,目光呆滞地看着熟睡中的双胞胎妹妹廖娟娟。她缓缓拿起枕头,猛地捂在妹妹的脸上,用尽全身力气按住,直到妹妹不再挣扎。这一幕,终结了一个家庭长达六年的噩梦,也引发了一场关于法理与情理的社会大讨论。
一、幸福家庭的破碎
1.1 双胞胎姐妹的诞生
1988年农历二月初二,对于廖智勇和妻子王素珍来说,是一个双喜临门的好日子。这一天,他们在彭州开设的电器修理铺正式开张,同时,王素珍生下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女儿。廖智勇喜出望外,给两个女儿分别取名为"婷婷"和"娟娟",寓意美好,希望她们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随着时间推移,这个小家庭的日子越过越好。廖智勇的电器修理技术精湛,价格公道,店铺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他们从小门店换成了大门店,挂上了大大的招牌。后来,王素珍又生下了一个女儿佳佳,一家五口的生活幸福美满,成为邻居们羡慕的对象。
三个女儿中,双胞胎妹妹廖娟娟尤为出众。她性格活泼开朗,能歌善舞,学习成绩优异,还写得一手好字,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廖婷婷回忆起妹妹时曾说:"娟娟很懂事,有自己的想法。那时候我们有什么不能做的决定,都会先问她,听她的准没错。"
1.2 突如其来的疾病
然而,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01年。这一年3月,一家人去公园游玩,不巧遇上了阴雨天,娟娟感冒了。起初,大家都以为只是普通的感冒,吃点药休息几天就会好。但娟娟的病情却反复无常,白天好了晚上又病,连续一个多星期后开始低烧,最终陷入昏迷。
家人急忙将娟娟送往医院,医生诊断为"结核性脑膜炎",情况变得严重起来。经过医院的全力抢救,昏迷18天后,娟娟终于苏醒了。虽然命保住了,但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起初是身体上的,手脚出现问题,走起路来不稳,脖子还会经常抽动。接下来症状更为严重,她开始变得脾气暴躁,稍有不顺心就会突然发脾气,动手打人、摔东西。
廖家夫妇带着女儿四处求医问药,尝试了各种方法,包括电视广告里的补脑药和偏方,希望能帮助娟娟摆脱病魔。然而,这些努力都没有效果。后来,他们偶然得知成都一家医院可以通过开颅手术医治这种疾病,据说效率可达95%以上。这个消息给了一家人新的希望。
为了筹措高昂的手术费,廖家夫妇不惜卖掉了自己的房子。医生信心满满地表示手术成功率很高,娟娟的病会好转的。然而,2004年5月和12月两次手术(一次开颅手术,一次伽马刀)后,娟娟不仅没有好转,反而变得更加暴躁,暴力倾向也更加严重。
二、无尽的黑暗岁月
2.1 暴力升级与家庭困境
手术后的廖娟娟病情愈发严重,她的暴力行为不断升级。她不仅砸东西,还开始拿东西伤人。有一次,一家人正坐在餐桌旁吃饭,聊得开心,娟娟突然眼神迷离,拿起吃饭的筷子,直接插进了父亲廖智勇的眼睛。廖智勇的眼睛顿时鲜血直流,半张脸全是血,场面十分骇人。
另一次,廖婷婷正在家中看护妹妹,她正在削苹果,而娟娟则在一旁画画。娟娟画了一个房子,房子有一扇窗户,窗户里面坐着一个女孩,正看着外面玩耍的小朋友们。廖婷婷看着这幅画,心中感慨万千。然而,就在这时,娟娟突然站起来,一把抢过廖婷婷手里的水果刀,直接砍向她的头部。廖婷婷来不及躲闪,头皮被扯开了一个大口子,鲜血喷涌而出。
面对如此严重的情况,医生给出了最终诊断:廖娟娟患上了"狂躁型器质性间歇性精神病",这是脑膜炎最严重的后遗症之一,当时是无法根治的。这个消息如同一记重锤,彻底击碎了廖家的希望。
为了控制娟娟发病时的行为,家人不得已用铁链将她锁在小屋里。娟娟在小屋墙上写下了"我渴望自由"几个字,这让廖婷婷心如刀绞。铁链锁住了妹妹的自由,也锁住了整个家庭的自由。
2.2 姐姐的牺牲与心理崩溃
面对妹妹的病情,廖婷婷承担起了照顾她的重任。当时,廖婷婷也只是个十多岁的孩子,但为了不让父母操心,她默默忍受着一切,无法发泄,也不能发泄。
每天放学后,廖婷婷就回家照顾妹妹,给她梳头、洗澡、换衣服,陪她散步。尽管街上的人会对她们指指点点,但她从不介意。她只希望妹妹能快点好起来,让这个家恢复往日的欢声笑语。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廖婷婷的生活被彻底改变。她不再有正常的社交生活,也无法像其他同龄人一样享受青春时光。她的高中生活被照顾妹妹的责任所占据,甚至不得不辍学回家专门照顾娟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