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千刀的发家始于平昭公主,这是毋庸置疑的。
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粉丝不虐,只留三月。这是一条铁律。从沉没成本效应的角度来解释,沉没成本越大,越难割舍。时间、情感和精力的沉没也是成本,而且比看得见的金钱成本还要可怕,还要庞大,还要吓人。若我喜欢的是好的,则我是高尚的,正确的,高贵的;若贬低我喜欢的东西,便是贬低我。为了反击这种贬低,便要竭尽全力证明我喜欢的是好的,因此不得不投入更多的成本来对抗——这就是虐粉的原理。
叶千刀深谙这条原理。平昭公主从出场起,全网骂声一片,看似让叶面肥受尽了委屈,其实让她吃尽了红利。
[这等大事,容后再议.jpg]
喜欢平昭公主的人,为了证明自己的正确和优越,便不得不竭力褒扬平昭公主,顺带也就褒扬了叶面肥。叶某人刚刚形成的粉圈,一出生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史诗级大拉练,有利于新粉、散粉、剧粉的直接转化。在粉丝新生时期就直接对抗全网责骂的圈子,娱乐圈屈指可数。
再加上《云倾记》拍摄较为细腻隐晦,叶粉为了与人辩经争论,不得不自发学习剪辑、口播、解说、对比切片、写小作文分析文等手艺,直接锻炼,或者说拔高了粉丝的整体素质(我指的是追星方面的素质不是为人方面的素质,众所周知液粪没有素质可言)。圈内许多208w粉丝眼红叶圈有许多擅长剪辑和写文章的大手(厉害人物),其实都是这时期打下的底子。
[截图:叶初粉丝剪辑产出数目与其他艺人对比]
到最后,平昭公主形象逆转,全网翻盘,极大地满足了这批粉丝的爽感和成就感。逆风局打赢的爽感只有真正经历过的人才懂。这时叶千刀又恰到好处地站了出来,表达对平昭公主的感谢、喜爱和支持,类似于一种奖励机制,让叶粉感到“自己的努力有被看见”。遂一下子水到渠成,巩固了新生粉圈。
[叶初微博截图.jpg]
平昭公主为叶千刀的粉丝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从这时起,液粪后来的疯魔,已经可见一斑。
接下来便是《萧凤阙》系列。由于杨唤宜自己作死,叶千刀捡了漏,成为这一系列的主角。《萧凤阙》系列主要起到一个固粉作用。作为传统武侠这一门类的主角,萧凤阙人设堪称顶级,确实为叶面肥吸了一部分梦女粉。但此角色对叶某最大的加成在于,打通了她在广大下沉市场的道路——也就是爷奶爸妈那辈的遥控器,也打通了她在华视的门路。至今,叶面肥的作品仍在华视一路绿灯,《哑婆》《幸福街,里边儿请!》都在华视六套播出过,《萧凤阙》系列也多次重播。这使得只要家里有电视、观看过电影频道的观众,几乎不可能不认识她。
《哑婆》这部片子比较糊,在粉圈意义上对叶面肥加成不大。但清贫娱乐蹭着《烈土》的热度,硬生生让这部乡土片蹭到了一个亿票房,大赚特赚,为后来的许多投资奠定了基础。更为叶面肥博得了一个以小博大、扛票房的名声。这个例子已经讨论过很多回了,这里就不细说了。后来的映世奖最佳新人奖,也算是叶面肥的一份实绩。其实我觉得这个奖项的最大作用,是在圈里圈外人批判叶面肥的演技时,让液粪能拿这玩意儿堵嘴。
接下来,就是万众瞩目的《天半》了。
《天半》这一作品,堪称娱乐圈、影视圈和叶面肥事业生涯的三重里程碑。影视地位已经讨论烂了,就不说了。主要说说爬山虎这个群体,为叶面肥立下的汗马功劳!
没错,叶面肥走到今天,爬山虎绝对为她立下了不世之功。窝甚至一度怀疑,爬山虎其实早已经被清贫娱乐买通,是专门来给叶千刀虐粉来的。。。
我们仔细分析《天半》这部作品,很容易就能发现,这是一部面向大众,但不面向粉圈的电视剧。
所谓面向大众但不面向粉圈,就是人人都喜欢,大大地吸粉,但不能虐粉固粉的作品。这也很简单,李益明在《天半》中过得太爽了。这事儿要怪郑博瀚,成天让配角给他的主角做脚蹬子。虐粉的真谛当然是“虐”字,可纵观李益明的历程,有什么可虐的地方么?黎如晦对她奉若神明,陆怀章天天给她擦屁股,谛听是她的深柜,程岱青对她心怀敬服,我党对她用人不疑、甚为器重……除了结局悲壮外,其余集数爽都要爽死了。
[梗图:李益明正在从谛听口袋中偷钱包,陆怀章摸出自己的钱包来塞进她的口袋]
无论哥哥们再怎么不愿意承认,也不能不承认这一点:竞争、虐待、不公平、意难平,才是虐粉的四大利器。越烂的作品,越烂的待遇,越不公正的剧情,才能催生粉丝对角色的忠诚性。如果再加上雌竞、雄竞、党争、孤立、摧残等大杀器,粉丝的忠诚度更是会被极大地淬炼!反之,圆满的作品,完美的待遇,顺遂的人生,只能让大部分观众爽完就忘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