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正沉浸在巨大的愤怒和羞愧中,听到父皇这诛心之言,吓得魂飞魄散,也顾不得什么帝王威严了,连忙上前一把拉住朱元璋的胳膊,声音都带上了哭腔:
“父皇!爹!您这是要折煞死儿子啊,儿子有罪!儿子教子无方,子孙不肖,酿此大祸。儿子……儿子恨不能……”他气得说不出话来,胸口剧烈起伏。
看着儿子这副模样,朱元璋知道火候差不多了。
他叹了口气,语气沉重:“现在知道急了?光急有什么用!仙人让咱回来,就是给咱大明一个拨乱反正的机会!”
朱棣猛地抬头,眼中燃起希望的光芒:“仙人?父皇,那位仙人何在?有何良策?”
朱元璋看着儿子急切的样子,决定不再绕弯子,直接点明关键:
“仙人说了,那朱祁镇,是咱大明命中注定的一场大劫难!
她作为仙人,不便直接出现参与此事,就让咱来管你们!
此劫不除,国运难安!
但天命难违,你就算阻止了这个‘朱祁镇’从孙氏肚子里爬出来,难保他不会借别的女人的肚子降世。
所以,仙人给了个釜底抽薪的法子!”
他指了指自己扔给朱棣手中那个小瓷瓶:“仙人说,让你那孙子朱瞻基的正妻,那个叫胡善祥的女子,服下这枚‘生子丹’。
此丹乃仙家之物,可保胡氏生下聪慧贤德、心性坚韧的子嗣。
那胡氏在史书上是个无子被废的贤后,让她生下嫡子,一来名正言顺,可绝了那孙氏和她可能生出的祸根。
二来,仙丹保证的孩子,品性才能定然远超常人,必是我大明未来的明君!”
朱元璋说着,又将那个瓷瓶往朱棣手里塞了塞:
“拿稳了!此事关乎国运,绝不能有失!
仙人特意强调,此丹必须由胡善祥服用,其他人无效!你可明白其中的深意?”
朱棣紧紧攥着瓷瓶,冰凉的触感让他混乱的头脑清醒了几分。
他迅速思考着:史书上确实记载朱瞻基后来废了胡皇后,立孙贵妃为后,而朱祁镇正是孙氏所出。
胡氏的贤名后世人也夸了,是他和太子妃都颇为看好的孙媳妇人选。
既然其他女人都有可能生出“朱祁镇”那样的祸害,那不如就让瞻基这辈子只守着胡氏一人!
仙人既然能逆转生死,让父皇重现人间,那这“生子丹”的神效,想必也毋庸置疑!
“儿臣明白了!”朱棣眼神变得坚定,“此事儿臣定会办妥!绝不让那祸国殃民之辈有可乘之机!”
见朱棣终于开窍,朱元璋满意地点点头,随即又皱起眉头,扯了扯自己身上那件明显不合时宜的旧龙袍,不满地抱怨道:
“还有,你小子别光愣着。咱现在可是个大活人,穿着这身‘故衣’怎么出去见人?还不赶紧给咱找身合体的常服来!
咱好不容易‘活’过来,得好好看看这南京城!
可惜啊,咱妹子和你大哥都不在了,就剩咱一个老家伙……”
他语气中流露出一丝落寞,但很快又被好奇取代,“对了,你明年就要迁都去北平了?
这事儿干得不错!后世人都夸你呢,说你这叫‘天子守国门’!
后面还有个叫朱由检的,是‘君王死社稷’!
虽然是亡国之君,但这骨气,咱听着还算顺耳!”
朱棣一听父皇不仅认可了迁都,虽然理由有点怪,还提到了后世评价,心中又是激动又是酸楚,连忙应道:
“是是是,父皇稍候,儿臣这就让人去准备!您放心,儿臣定让您在这南京城…不,在这大明江山,过得舒心!”
他一边吩咐内侍去取最好的衣料赶制常服,一边暗自庆幸:看来父皇虽然生气,但对大明、对子孙还是关心的,而且似乎还挺乐意留下来?
这简直是天大的好事。有父皇坐镇,许多他难以决断或压制的朝堂势力,或许就有了转机!
他同时下达了旨意,今天的事,殿内的所有人谁说出去了,就得小心自己九族的脑袋。
看着朱棣忙不迭地去张罗,朱元璋摸着下巴,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还真是不错。
仙人既帮助他解决了大明未来的危机,又能让他这个“老古董”亲眼看看儿子治理下的江山,甚至说不定还能找点乐子?
而这一切的幕后推手苏小蕊,此刻正在地府通过光幕观察着这对帝王的父子互动,满意地点点头。
第一步,“监工”朱元璋已顺利入驻,并成功激发了朱棣的危机感和行动力。
接下来,她该看一下那位命运即将被彻底改变的关键人物——胡善祥了。
就在朱棣为父皇朱元璋的“重生”而忙碌准备,并暗自下定决心要扭转未来国运的同时,南京城的街巷之间,另一股暗流正在悄然涌动。
一家看似普通的香料铺后院,气氛凝重。
从山东一路辗转回到南京的孙若微、养父孙愚以及同伴聂兴等人,正聚集在此。
他们表面上是经营香料的商人,实则是心怀故建文帝、誓要刺杀永乐皇帝朱棣的遗臣之后。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