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风裹挟着海水的咸涩气息吹拂着神奈川,为期不长的冬假即将来临。全国大赛预选赛的激烈厮杀、远征的疲惫与荣光,都暂时被抛在身后。球队从全国大赛的赛场返回神奈川后,在车站口就地解散。队员们互相道别,约定好开春后的训练,便各自拖着行李,奔向自己所属的学校社团进行简短的汇报。
对于跨校组队的“选拔队”成员而言,这是一次难得而宝贵的经历。但对于绝大多数球员,他们更核心的归属,依然是各自高中的篮球部。汇报结束后,由于已近年关,各个社团也陆续开始放假,队员们终于可以真正放松下来,回到久违的家中。
陈朔在翔阳高中篮球部做了简单的归队报告,将这次远征的收获与心得同北野教练和队友们交流后,便匆匆回到住处整理行装。第二天一早,他登上了飞往故乡江城的航班。
机舱外是般堆积的云海,阳光洒落其上,一片炫目的白。陈朔靠在窗边,脑海中却不时闪过全国大赛赛场上最后那声哨响,对手欢呼的背影,以及队友们不甘的眼神。那遗憾的滋味,如同此刻窗外的寒气,虽被阻隔,却依然清晰可感。
几个小时的飞行后,飞机平稳降落在江城机场。熟悉的空气,带着南方冬日特有的湿冷扑面而来,却让陈朔感到一种莫名的安心。拖着行李箱走出接机口,他一眼就看到了踮着脚张望的父母。
“小朔!这里!”母亲用力地挥着手,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喜悦和激动。
父亲虽然沉稳些,但接过行李箱时,那用力拍在陈朔肩膀上的大手,和眼底泛起的微光,也泄露了他内心的不平静。
“回来了就好,回来了就好。”母亲一边念叨着,一边上下打量着儿子,“好像又壮了点,也黑了点,训练是不是特别辛苦?在外面吃得好不好?”
陈朔笑着,一一应答。回家的路上,母亲的话匣子就没关过,从邻居家的趣事问到球队的成绩,车厢里充满了久违的、只属于家的热闹与温馨。
晚上,家里的餐桌摆得满满当当,全都是陈朔最爱吃的菜。红烧肉的浓油赤酱,清蒸鱼的鲜嫩原味,还有那碗冒着热气的莲藕排骨汤……熟悉的香味勾动着味蕾,也温暖了肠胃。
“多吃点,你看你,肯定没好好吃饭。”母亲一边唠叨着,一边不停地用公筷往陈朔碗里夹菜,很快那座“小山”就堆得冒了尖,“在外面比赛,风餐露宿的,回家了就得补回来。这鱼新鲜,快尝尝!这肉你爸炖了一下午呢……”
父亲在一旁抿着酒,看着妻子和儿子,脸上带着满足的笑意,偶尔插一句:“听你妈的,多吃点。比赛的事情,尽力就好,别给自己太大压力。”
陈朔埋着头,大口吃着碗里的饭菜,母亲熟悉的唠叨声此刻不再是往日的“噪音”,而是世界上最动听的关怀。家庭的温暖,如同最有效的舒缓剂,慢慢化解着他身体里积攒的疲惫和大赛后的精神紧绷。他简单地分享了一些比赛中的趣事,避开了那些失利的苦涩和训练的艰辛。他知道,这些,是属于他另一个战场的责任,无需让家人过多担忧。
时光在家的温暖港湾里总是流逝得特别快。年夜饭的喧闹,走亲访友的寒暄,冬日里难得的暖阳……转眼间,日历便翻过了二月,神奈川的春风开始悄然驱散江城的寒意。
三月初,学校结业典礼的日子到了。陈朔再次告别父母,乘坐飞机返回神奈川,回到翔阳高中。
翔阳的校园里,弥漫着一种混合着伤感与期待的特殊气氛。毕业季,总是交织着告别与启程。结业典礼在礼堂庄重举行,三年级的学生们穿着笔挺的制服,接受着师长的祝福和后辈的掌声。
典礼结束后,篮球部的所有成员,无论是一年级的新鲜血液,还是即将毕业离校的三年级学长,都自发地齐聚在体育馆内。这是部内的最后一次集会,是权力的交接,更是梦想的传承。
更衣室里,那几件熟悉的三年级队服——队长上杉达也、副队长高桥宪司、内线支柱野口启太、防守尖兵永野智史的——已经被小心翼翼地折叠好,放入行囊。它们承载了过去一年的汗水、荣耀与刻骨的遗憾。
此刻,四位三年级学长站在全体队员面前,神情肃穆。体育馆内静悄悄的,只有窗外偶尔传来的微风声。
队长上杉达也,这位曾经在球场上沉稳指挥、在场下悉心关照每一位队员的老大哥,目光缓缓扫过眼前一张张或熟悉或稚嫩的脸庞。他的目光在佐藤、吉村、井上、西山这些并肩作战的二年级队友脸上停留片刻,又在藤真、花形、长谷川等一年级新锐身上掠过,最终,他深吸一口气,开口打破了沉默,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
“各位,今天之后,我们几个……就要正式从翔阳篮球部毕业了。”
一句话,让不少二年级队员,如佐藤勇树、吉村莲等,都抿紧了嘴唇,用力地握紧了拳头,眼眶不受控制地泛红。就连一向冷静的藤真,眼神也微微闪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