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长的星际航行在希望与期待的催化下,似乎缩短了时间。
当“昆仑”号世代飞船的观测窗后,那颗蓝绿交织的美丽星球再次充满视野时,船舱内爆发出经久不息的、雷鸣般的欢呼与热泪。家,到了。
舰队并未直接降落。首先抵达的,是经过扩编和轮换的盘古号,它如同忠诚的卫兵,先行确认轨道安全,并与地面的“新起点”基地取得联系。
“这里是盘古号,斯南。基地,报告情况。”斯南的声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激动。
古月的全息影像出现在舰桥,他身后是规模已然扩大数倍、与周围环境完美融合的基地全景,绿意盎然,能量网络如同脉动的光流在地表和空中柔和闪烁。
“舰长,欢迎回家!”古月笑容灿烂,“一切准备就绪。守护者状态稳定,协同度进一步提升。我们已规划好首批定居区,‘摇篮’港口的能量物质化引导阵列已激活,随时可以迎接家人。”
降落过程平稳得超乎想象。庞大的运输舰并非粗暴地喷射减速,而是在“伊甸之核”扩展出的全球能量场引导下,如同被无形的手轻柔托举,精准地滑入一个巨大的、由晶体和活体材料自然“生长”而成的港口——“摇篮”港。港口没有烟尘与噪音,只有流淌的能量光晕和与星球脉搏一致的呼吸感。
舱门开启,第一批移民踏上了伊甸的土地。没有想象中的异星荒芜,扑面而来的是富含氧离子的清新空气,映入眼帘的是与自然完美融合的宏伟景象:晶莹剔透的建筑与参天古木共生,能量光路在草坪下若隐若现。奇异的本地花卉与地球作物和谐地生长在试验田中。远处,云雾缭绕的山峦轮廓柔和。
没有拥挤,没有喧嚣,只有井然有序的温暖迎接。古月、何汉女、月牙带领着留守的开拓者们,与斯南及归来的盘古号船员紧紧拥抱。没有官僚式的欢迎仪式,只有家人重逢般的喜悦与激动。
建设新家园的工作立即以惊人的效率展开,但这效率并非源于压迫性的劳动,而是源于高度的组织协调、先进的生产力以及所有成员发自内心的主人翁精神。
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在这里得到了最纯粹的体现。
在月牙和她扩编后的工程委员会指导下,新来的工程师和工人们熟练地运用“能量物质化”技术。
他们不再需要沉重的机械和汗流浃背的体力劳动,而是通过“伊甸之核”的子节点接口,集中意念与算力,引导星球能量。
一片片居住区、文化中心、科研院所、生态农场如同雨后的森林般,从规划好的土地上自然而然地“生长”出来。
这些建筑形态优美,与环境浑然一体,内部设施完善,能量自给自足,甚至能根据居民的需求进行微调。
何汉女的生态委员会统筹全局。农业工作者们管理着高度智能化的生态农场,精准调控光、热、水、肥,产出远高于地球的丰富物产。所有生活物资通过智能物流系统,根据每个人的实际需要,免费配送到居住单元。商店、货币、交易成为了历史概念。人们劳动,不再是为了生存或财富积累,而是为了实现个人价值和对共同体做贡献。
古月的科学委员会与守护者保持着深度沟通,不断解析着星球更深层的奥秘,并将知识无私地分享给所有领域。教育体系高度发达,所有居民都有无限的机会学习和发展自己的兴趣与特长。无论是研究星空奥秘,还是创作音乐绘画,都能得到共同体毫无保留的支持。
艺术与文化空前繁荣。在“回响”壁画的启发下,更多的公共艺术装置被创建出来,与伊甸的自然风光交相辉映。音乐家们尝试用能量波动谱写乐曲,画家用生物光颜料创作。没有商业利益的驱动,创作纯粹为了美的表达和精神的共鸣。
人们穿着舒适环保的衣物,居住在宽敞明亮、依个人喜好布置的居所里。每天的工作时间大大缩短,因为重复性、危险性的劳动已被高度自动化技术和星球能量引导所取代。大量的时间用于学习、科研、艺术创作、体育锻炼、社区交往和探索伊甸的自然奇观。
社区里充满了互助与友爱。孩子们在安全的、如同花园般的城市中奔跑嬉戏,接受着最好的教育和关爱。老年人得到充分的尊重和医疗保障,并用自己的智慧经验贡献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摆脱了私有制和阶级的束缚,变得真诚而融洽。
这里没有警察,因为没有犯罪;没有官僚,因为管理是基于透明算法和社区共识;没有军队,因为最大的安全来自于与星球的和谐共生。
夜晚,能量网络散发出柔和的光芒,与星空争辉。居民们常常聚集在社区广场,欣赏自发组织的演出,讨论哲学与科学,或者只是静静地坐在一起,感受着集体的温暖与星球的脉动。
这,就是伊甸乐园。 这,就是共产主义社会在人类文明与外星智慧结合下绽放出的绚丽花朵。 这不是乌托邦的空想,而是基于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彻底的社会变革和与自然深度和谐所实现的现实。
斯南漫步在绿树成荫的街道上,看着人们脸上洋溢着的满足、平和与创造的热情,看着与星球完美融合的城市,心中充满了无比的欣慰与自豪。
他们跨越星海,终于将理想的火种,播撒在了这片希望的土地上,并让它茁壮成长。
人类的篇章,在伊甸星球上,翻开了崭新的一页。
喜欢智体航星请大家收藏:(www.2yq.org)智体航星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