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隶初定,长安易主,带来的不仅是版图的扩张和气运的飙升,更是一片饱经战火摧残、民生凋敝的烂摊子。
昔日繁华的帝都周遭,十室九空,田地荒芜,饿殍遍野,盗匪蜂起,空气中似乎都弥漫着一股绝望与腐朽的气息。
颍川,镇东将军府内,荀衍看着各地呈报上来的触目惊心的文书,眉头紧锁。
占据司隶不仅仅是军事胜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乱世之中,民心如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荀衍放下文书,对麾下核心文武肃然道,
“即刻起,司隶各地,以安抚流民、恢复生产、整顿吏治为第一要务!”
一道道政令如同雪片般从颍川发出,经由荀彧统筹,迅速落实到司隶各地:
以枣祗为首,配合赵昱、杜畿等干吏,组织流民军屯、民屯,发放粮种、农具,修复水利,并以其“屯田”天赋与《神农百草经注》秘法,引动地气,加速作物生长,力求最快速度解决粮荒。
以糜竺总领财政,调配徐州、豫州积累的财富,购买粮食、药材,稳定物价,同时利用其“亿则屡中”的天赋,重启司隶商业,疏通商路。
以陈群主持律法,整饬吏治,其“制律”文心引动文气,使新颁布的《司隶安民律》迅速深入人心,有效遏制了战乱后的混乱与不法。
以张昭、张纮、陈登等各州别驾,将徐州、豫州、淮南等地成功的治理经验因地制宜地推广至司隶,恢复秩序,招抚流亡。
荀衍更是亲自下令,减免司隶各地三年赋税,开放颍川、豫州官仓,赈济灾民。
同时,他自身那突破至匠心境、蕴含乾坤生机的文心之力,也不时巡游各地,潜移默化地梳理地脉,抚平战争创伤,滋养大地生机。
这一切,都被天下人看在眼里。
与董卓在司隶时纵兵抢掠、与李郭等人倒行逆施相比,荀衍麾下的所作所为,简直是云泥之别!
尤其是对那些有心济世、却苦无明主的贤才良将而言,颍川-司隶这片土地,仿佛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吸引力。
加之荀衍此前大败曹操,收服吕布,声势如日中天,其“人皇至尊”的名望与求贤若渴的姿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虹吸效应”。
于是,在司隶民生初步恢复的这段时间里,各方人才,竟如同百川归海般,纷纷前来投奔:
陈宫(字公台), 兖州名士,性情刚直,智计深远,闻荀衍之名而来,文心境界立言境后期。
刘晔(字子扬), 淮南名士,汉室宗亲,眼光卓绝,擅长奇谋与器械制造,文心境界立言境中期。
钟繇(字元常), 颍川名门,书法大家,亦精通律法与内政,文心境界立言境巅峰。
张合(字儁乂), 河北名将,原属冀州韩馥,后归袁绍,因其出身及性格刚直,在河北军中受审配、郭图等排挤,不得重用,闻荀衍求贤若渴,兼之欣赏赵云、徐晃等将领,毅然来投,武修境界神勇境中期,尤擅练兵与临阵机变。
周泰(字幼平)、蒋钦(字公奕), 九江豪杰,精通水战,勇猛过人,原在江东一带活动,慕甘宁之名及荀衍气度,率部众来投,武修境界皆为罡气境巅峰。
此外,尚有诸多历史上留名的郡守、县令、参军、司马等中下层人才,亦纷纷涌入荀衍治下,填补着迅速扩张的版图所带来的职位空缺。
恰逢新年将至,万象更新。
荀衍在修缮一新的长安镇东将军府大宴文武,既为庆贺新年,也为迎接新投人才,更是对接下来战略布局的一次总动员。
是夜,将军府张灯结彩,文武云集,济济一堂。
文臣以荀彧为首,谋士郭嘉、贾诩、荀攸、徐庶、陈宫、刘晔等位列其次,内政能臣陈群、张昭、张纮、钟繇、杜畿等依序在列;
武将则更是星光熠熠,新归顺的吕布、张辽、高顺,元从赵云、黄忠、典韦、许褚、甘宁、徐晃、魏延、太史慈、周泰、蒋钦等,以及中坚将领陈到、于禁、李通、周仓、臧霸等,皆按军职功勋落座。新投的张合亦在其中,与赵云、徐晃等相谈甚欢。
宴席开始,荀衍高居主位,举杯敬众人,朗声道:
“去岁风雨,今朝晴明。赖诸位同心,将士用命,方有今日之局。衍,敬诸位!”
声如金玉,蕴含着匠心境的文心之力与无双境的武胆气血,虽未刻意施压,却自有一股令人心折的威严与气度。
“敬主公!”
满堂文武齐声应和,声震屋瓦。
酒过三巡,气氛热烈。
荀衍正式开始宣布一系列重要任命与整军方案:
钟繇任司隶校尉,总领司隶政务,杜畿为辅。
任命阎象为淮南别驾,程秉为治中从事,杨弘为典农校尉,协助张纮处理政务。
任命吕布为镇东将军府镇军将军,统领并州铁骑,满员两万。
张辽,为扬威将军,辅佐吕布,统领本部并州铁骑。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