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祖父从墙角取来一大块表面粗糙、质地极其坚硬沉重的生牡蛎壳。“此物咸涩,微寒。质量沉降,能重镇安神,潜敛浮阳,软坚散结。然生品质坚如石,有效成分难以煎出,且药性偏于镇潜沉降。”祖父将其置于炭火已烧得旺旺的泥炉铁架上,直接进行煅烧。“煅烧之法,乃借烈火猛攻,使其物理性质发生根本改变。煅后,其质变得酥脆易碎,便于煎煮和粉碎,更重要的是,其药性亦随之转化,固涩收敛之性大大增强,更长于治疗自汗、盗汗、遗精、滑泄、崩漏、带下等正气不固、滑脱不禁之症。” 牡蛎壳在烈焰中渐渐由青灰变为暗红,发出细微的“噼啪”爆裂声,最终被煅至通体呈现灰白色,质地变得极其酥松。待其自然冷却后,祖父只用手指轻轻一捏,那原本坚不可摧的硬壳便应声碎成粉末。一股经过烈火洗礼后、变得更加沉敛的矿物气息散发出来。
林闻溪目不转睛地看着这近乎“毁灭”与“重生”的过程,心中震撼不已。他亲手尝试了翻炒与炙烤的艰辛,又目睹了煅烧的猛烈,真切地感受到了“火”这位最古老也最强大的工匠,以及那些看似寻常的辅料,所共同拥有的、化平凡为神奇的伟力。同样的药材,经过不同的炮制历练,竟能衍生出如此天差地别的“性格”与“专长”。
工坊内,各种炮制后的药材气息浓烈地交织在一起:麸炒白术的沉稳焦香,蜜炙甘草的甘甜蜜意,煅牡蛎的沉敛矿物气,还有生药材的原始气息……构成了一曲复杂而和谐的嗅觉交响。
祖父看着小孙子满脸烟灰汗渍、却目光灼灼如同发现新大陆般的模样,用浸湿的布巾轻轻为他擦拭,缓缓总结道:“炮制之道,犹如点化。其奥妙无穷,归根结底,在于‘制其太过,扶其不足’。或制其形,使之便于应用;或制其性,缓其峻烈,或变其寒热;或制其味,矫臭矫味,利于服用;或制其毒,减其副作用。其宗旨,无非是‘减毒增效’四字。一如我辈医者辨证用药,贵在精准二字,差之毫厘,则药性迥异,疗效悬隔。此间分寸,非经年累月之实践体悟,不能得其三昧。”
林闻溪站在这一方充满转化之力的工坊中央,呼吸着那充满智慧与辛劳的气息。他明白,祖父今日传授给他的,远不止是几种炮制的手艺,更是一种深刻改造物质、顺应其性而导其向善、使其在烈火与辅料的洗礼中完成生命升华的深邃哲学。这哲学,与诊脉辨症、组方用药之理,一脉相承,皆是为了追求那份动态的、完美的“中和”之境。
喜欢针途请大家收藏:(www.2yq.org)针途爱言情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