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经阁二层,檀香幽微,时光仿佛在此凝滞。无数承载着智慧与力量的玉简悬浮在灵木架上,散发着各色柔和光晕。与一层的开阔熙攘不同,二层更显静谧,能在此驻足者,至少也是筑基修士,气息沉凝,目光专注。
叶秋小小的身影穿行在高大的玉架之间,需要微微仰头才能看到上层的标签。他目标明确,径直走向“能量调和”与“杂论异闻”区域。就在他神识沉入一枚名为《五行衍灵说》的玉简,剖析其中关于五行相生相克的粗糙模型时,一阵并不掩饰的争论声,如同投入静湖的石子,打破了这片空间的宁静。
“李师弟,你此言未免过于偏颇。”声音清朗温和,却自带一股不容置疑的底气,来自不远处靠窗的休息区。说话者是一名身着月白道袍的年轻男子,约莫二十出头相貌,面如冠玉,手持一柄灵光隐隐的玉骨折扇,正是道峰弟子林风。他嘴角含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看着对面的玄衣青年,“剑道锐利,杀伐果决,确是可观。然,大道至简,衍化至繁。一味追求锋锐,犹如只观树木,不见森林。我道峰修士,体悟天地运行之妙,凝聚无上道法,挥手间引动天地之力,岂是匹夫之勇可比?长生久视,靠的可不是好勇斗狠。”
他对面的玄衣青年,正是剑峰弟子赵干。只见他剑眉星目,坐姿如松,背脊挺得笔直,仿佛本身就是一柄出鞘的利剑。闻言,他冷哼一声,声音如同金铁交击,毫不客气地反驳:“林师兄真是好一番高论!天地之力?若无机缘与悟性,百年苦修也未必能引动一丝!更何况,强敌当前,妖魔肆虐,谁会给你时间慢慢‘体悟天地’?我剑修之剑,便是最快的道理!斩妖除魔,护道卫宗,靠的是手中之剑,胸中一口不灭剑气!祖师爷凭手中之剑开创基业时,可没空与人坐而论道!”
两人身旁,还围着几名弟子,服饰表明他们分属道峰、剑峰,甚至还有术院的人在旁观。显然,这并非私人恩怨,而是道峰与剑峰由来已久的理念之争在此处的缩影。
“是林风师兄和赵干师兄,又开始了……”有低语传来。
“道剑之争,老话题了,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林师兄的‘道法自然’论,听起来确实更高渺些……”
“哼,赵师兄的‘一剑破万法’才是实在!修仙界终究实力为尊!”
叶秋的神识如同最精密的雷达,不仅捕捉着玉简中的信息,也将这场争论的每一个细节,包括众人细微的表情、气息波动都纳入分析。他注意到,林风虽然语气平和,但眼神深处有一丝属于道峰精英的优越感;而赵干则更为直接,情绪外露,对剑道的信念坚定不移。
就在这时,话题的风向,借着某个由头,悄然转到了近日内门最大的“异数”身上。
“说起来,诸位可听闻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那位‘五岁内门’?”一个穿着术院淡青长袍,面容略显精明的弟子忽然插话,语气带着几分调侃,“据说,前几日在执事殿,可是出了不小的风头。”
赵干闻言,嘴角一撇,毫不掩饰其不屑:“叶秋?一个走运的小屁孩罢了!五岁年纪,怕是连剑气是何物都感应不到,也配称内门弟子?我看是某些人为了标新立异,坏了宗门规矩!”他目光扫过林风,意有所指。毕竟,严守道长老并非剑峰一系。
林风轻轻摇动折扇,姿态优雅,但话语却也绵里藏针:“赵师弟稍安勿躁。严长老行事,自有深意。或许此子确有其不凡之处,比如……身负某种罕见灵体也未可知。只是……”他拖长了语调,带着一种居高临下的审视,“修行之道,根基本源。缺乏岁月沉淀与心性磨砺,纵有天赋,亦如无根之萍,空中楼阁。我道峰讲究‘悟道明理’,循序渐进,对此等拔苗助长之举,实难认同。” 他虽未明说,但意思很明显:叶秋或许有点特殊,但根基浅薄,不值一提,其存在本身就是对“道峰”所秉持的稳健修行理念的一种冲击。
周围的弟子纷纷点头,显然,这种论调代表了内门相当一部分“老资格”弟子的看法。一个五岁孩童,无论有何奇遇,在“理”的深度和“术”的锤炼上,怎么可能与他们这些苦修多年的人相比?
叶秋对这一切置若罔闻。他已经放下了《五行衍灵说》,拿起另一枚名为《混元初探》的玉简。两枚玉简都试图阐述不同能量的融合,虽然思路原始,模型简陋,但其中提到的“中和”、“循环”、“桥梁”等概念,像是一颗颗投入他庞大计算模型中的石子,激荡起新的思维涟漪。
“频率冲突是表象,本质是底层道纹序列的互斥……或许可以尝试构建一个动态的‘缓冲道纹层’,或者引入一个更基础的、能统摄四系的‘元初道纹’作为协调核心……” 他完全沉浸在推演中,指尖无意识地在玉简光滑的表面轻轻划动,一丝微弱到极致、蕴含多种属性特质的灵力在他指尖萦绕、碰撞、尝试融合,发出只有他自己能感知到的细微嗡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