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雷事件带来的短暂震慑,如同在喧嚣的湖面投下了一颗定水石,为叶秋赢得了一段难得的、不受打扰的静谧时光。他足不出户,将全部心神沉入“四修协同模型”的构建之中。听涛小筑的静室内,只有他平稳的呼吸声,以及神识在体内微观世界中,无数次小心翼翼地勾勒、调整、验证“万象源纹”与四种力量交互时发出的、几不可闻的道韵轻鸣。
进步是细微而确切的。那四种原本泾渭分明、彼此排斥的力量,在几个关键节点被玄奥的源纹“缓冲”或“引导”后,共存的“平衡瞬间”从最初的电光石火,被艰难地延长到了接近完整的一息时间。虽然依旧短暂得可以忽略不计,但对叶秋而言,这如同在无边黑暗中看到了第一缕曙光,意义非凡——这证明了他所设想的、基于规则层面进行协调的道路,是可行的!
然而,伴随着深入研究的,是贡献点如退潮般飞速消耗。悟道崖“混沌初解”石室每日五十点的高昂费用、维持自身修炼所需的各种丹药、从藏经阁拓印那些冷门却关键典籍的花销……每一项都如同贪婪的巨兽,吞噬着他此前积累的贡献点。坐吃山空,绝非长久之计。他需要一条稳定、高效,且无需耗费他宝贵时间和精力的贡献点来源。
目光再次落向传功阁的“问心壁”和执事殿的任务光幕,但零散接取任务,效率低下,且容易暴露行踪,非他所愿。一个更加大胆、也更符合他“知识变现”理念的计划,在他冷静的思维中逐渐成型——何不将一些具有普遍适用性、能惠及大量底层内门弟子修炼的“优化知识”,进行匿名、批量的“投放”?
他首先锁定的目标,是青云宗内流传最广、堪称弟子筑基之基的《内门引气诀》。这门功法中正平和,风险极低,几乎每位内门弟子入门后都会长时间修炼。但在叶秋以“源初道纹”和超越时代的分析视角审视下,这门看似完美的奠基功法,其运行路线、灵气吸纳效率、周天循环细节等方面,依旧存在着至少二十七处可以优化和提升的细微节点。这些节点单个来看,影响微乎其微,甚至会被认为是个人修炼差异,但若综合优化,却能显着提升修炼效率约两成,并能潜移默化地修复一些因长期修炼不当而积累的、极其隐晦的经脉微损。
这种改良,不会动摇宗门根基,不会涉及高深秘传,却能实实在在惠及最广大的练气期弟子,必然会被宗门阵法快速认证并发放贡献点。更重要的是,其来源可以做到高度匿名。
计议已定,叶秋立刻行动。他耗费了数日时间,并非在修炼,而是在精心“制作”三枚特殊的玉简。他选取了最普通、毫无标记的白板玉简,以自身强大神魂为基,模拟了数十种截然不同、毫无规律可循的神识波动,如同将无数种不同的“笔迹”混杂在一起,形成一种完全无法追溯源头、充满“杂讯”的魂力印记。然后,他以这种印记,在玉简内刻录下《内门引气诀二十七处优化浅见》的内容。
文中,他完全摒弃了“道纹”、“能量频率”等超前概念,只以最朴实无华的语言,描述修炼中可能遇到的细微滞涩感、效率瓶颈,并提出具体的调整方法,如“意守丹田时,分一丝意念关照‘中脘’,可助气机沉降”、“行功至‘肩髃’穴,灵力轻吐三分即收,可免气血上冲”等等。每一处优化,都辅以简单易懂的原理说明,确保哪怕是最普通的弟子,也能理解并实践。
在一个月黑风高、巡视相对松懈的后半夜,叶秋如同暗夜中的幽灵,凭借对内门各处阵法节点和巡逻规律的精准把握,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听涛小筑。他将三枚承载着“福音”的匿名玉简,如同播种般,分别放置在了三个截然不同、却都是弟子流量巨大的地方:传功阁底层人来人往的楼梯转角处、执事殿任务光幕下方容易被忽略的缝隙边、以及弟子膳堂公告栏边缘堆放废弃传单的角落里。放置手法干净利落,没有留下任何气息或痕迹。
次日清晨,风暴骤起。
最初,只是一名急于提升修为、在传功阁角落翻阅杂书的普通弟子,偶然发现了那枚玉简。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他尝试按照玉简所述,调整了其中一处运行细节。刹那间,一股前所未有的顺畅感涌遍全身,原本需要小半个时辰才能完成的周天运转,竟然缩短了近四分之一!而且灵气炼化更为精纯!
“神了!这玉简里的方法神了!”他忍不住惊呼出声,立刻引来了周围人的注意。
很快,另外两枚玉简也相继被发现。消息如同燎原的野火,在内门底层弟子中疯狂蔓延。复制玉简的神识印记如同病毒般传播,几乎所有修炼《内门引气诀》的弟子都沸腾了!
“我以前总觉得气行至‘膻中’有阻碍,按这方法一调,真的通了!”
“周天运转快了好多!修炼一天抵过去两天!”
“这是哪位祖师爷显灵了吗?太感谢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