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新年,放鞭炮,
爷爷乐,娃娃跳。
家家挂上红灯笼,
对联表演把舞跳:
挥着红绫闹新春,
翻个筋头“福”星到!
就在这时,王春雷突然轻声说道:“不错不错!关于春节童谣,其实还有一个完整的版本,你是否知晓呢?”他的语气平静而温和,与王小东的惊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王小东满脸自信,他挺直了身子,用力地拍了拍自己的胸脯,然后声音洪亮地回答道:“那童谣啊,从腊月二十三开始,一直到元宵佳节,我可都知道呢!”
爸爸听到他的回答,脸上立刻露出了欣喜的笑容,眼中充满了对儿子的赞赏和欣慰。他满意地点点头,说道:“太好了,那你就唱给我听听吧。”
得到爸爸的鼓励,王小东更加兴奋了。他深吸一口气,仿佛一只夜莺从树林中飞出一般,用清脆悦耳、婉转悠扬的声音唱了起来。
“小孩小孩你别盼,
转眼就到中国年。
腊八粥,香又甜,
暖暖和和喝几天。
腊八过,迎灶仙,
二十三,糖瓜甜。
灶王嘴上抹蜜饯,
上天好话讲连连。
二十四,扫尘烟,
屋里屋外换新颜。
旧尘一扫烦恼散,
干干净净喜相连。
二十五,磨豆腐,
白白嫩嫩像云朵。
豆腐上桌福满户,
日子越过越富足。
二十六,买鱼肉,
满满当当备年货。
鸡鸭鱼肉样样有,
全家团圆乐无忧。
二十七,宰公鸡,
红红鸡冠好神气。
鸡肉飘香好运来,
吉祥如意把头抬。
二十八,把面发,
面团膨膨像棉花。
蒸出馒头圆又大,
生活美满人人夸。
二十九,蒸花糕,
层层叠叠步步高。
花糕呈上祈美好,
幸福日子节节高。
大年三十真热闹,
全家围坐包饺子。
饺子形如金元宝,
新岁财运滚滚到。
吃完饺子放鞭炮,
噼里啪啦驱邪妖。
烟花绚烂空中耀,
新年钟声马上到。
初一早起穿新袄,
见面拱手问声好。
长辈红包不能少,
小孩脸上乐开了。
初二初三走亲戚,
手提礼品笑嘻嘻。
亲朋好友聚一起,
聊聊家常情更密。
初四初五接着玩,
公园庙会人满满。
舞龙舞狮真精彩,
全家同游乐开怀 。
正月十五闹元宵,
花灯高挂真热闹。
元宵圆圆锅中跳,
团圆时刻情难了。
春节处处喜洋洋,
幸福生活万年长 。”
王春雷满脸惊讶地说道:“哇塞,儿子的记忆力简直太厉害了,简直可以说是过目不忘啊!这首童谣不知道已经被多少代人传唱过了呢!虽然在流传的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小小的改动,但不管怎么变,它的核心内容都是一样的,都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就像人们常说的‘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这首童谣也是借着春节这个特殊的时刻,把好运像春风一样传递到每一个人的身边,让大家在新的一年里都能顺顺利利、平平安安。”
王小东连忙点头应和道:“是啊!”他的声音中透露出对父亲话语的认同和赞同。父子俩一边愉快地交谈着,一边齐心协力地将对联、“福”字和道酉张贴得整整齐齐。这些装饰品仿佛是为家门、柜子、桌子等披上了一件华丽而喜庆的衣裳,使得整个房间都充满了浓浓的节日氛围。
就在这时,爷爷突然像变戏法一样,从某个角落里取出了两个红彤彤的大灯笼。这两个灯笼色泽鲜艳,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喜庆的光芒。爷爷将灯笼递给王小东父子,示意他们将其悬挂起来。王小东和父亲小心翼翼地接过灯笼,然后找来了合适的位置,将它们高高地挂起。
这两个大灯笼就像两颗夜空中最亮的星星,准备在除夕夜晚绽放出耀眼的光芒,照亮这个温馨的家,也照亮每一个家庭成员的心灵。
就在这个时候,爸爸王春雷面带微笑,缓缓地开口说道:“春节挂灯笼的习俗啊,就像是一座横跨历史长河的桥梁,它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寓意。这个习俗的来历,以及与之相关的传说和民俗演变,就如同一条源远流长的文化之河,流淌不息。你是否了解过这些呢?”
小东道:“关于这个问题,我还是略知一二的。这其实主要是源于那个神秘而又古老的驱邪避灾传说。在众多传说之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莫过于那个与‘年兽’息息相关的故事了。”
他顿了顿,接着说道:“传说中,这年兽简直就是一头凶猛无比的巨兽,每逢除夕之夜,它就会张牙舞爪地跑出来,四处兴风作浪,给人们带来无尽的灾难和恐惧。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人们在与年兽的长期斗争中,竟然意外地发现了它的弱点——它竟然惧怕光明,畏惧红色!”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