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说里藏金沙,碧水环川映落霞。
二说仙踪留胜迹,云深何处觅丹砂。
三传古寺钟声远,禅意悠悠拂鬓华。
四忆英雄挥剑处,风烟散尽护千家。
五叹灵泉滋万物,甘流润得稻粱嘉。
六寻故老呢喃语,故事长随日月斜。
莫道小城多逸事,一痕一韵总堪夸。
虽然名字变了,但大罗卜村的历史和故事却一直流传了下来。如今,大罗卜村已经成为了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地方,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5.猪爬岩传说:在金沙县木孔镇信安社区白泥井山顶,有一座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猪爬岩。这座山岩之所以得名,是因为其独特的形状酷似两只正在攀爬的猪。
远远望去,那耸立的岩体上叠着两尊巨石,一尊宛如母猪,正奋力地攀爬着岩壁,它的头部高高扬起,似乎在急切地呼唤着自己的崽儿;另一尊恰似崽猪,在岩壁上艰难地爬行着,仿佛在寻觅着食物。这两尊巨石栩栩如生,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关于猪爬岩的传说更是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白泥井的野猪繁多,母猪常常带着崽猪来到半坡的母猪凼洗澡。洗完澡后,它们会登上山顶寻找食物。然而,有一天,一只调皮捣蛋的崽猪爬上了巨石去觅食,完全不理会母猪的召唤。
而这些巨石,竟然是土地公公的府邸。土地公公对于崽猪的无礼和母猪的教子不严感到十分愤怒,他决定给它们一个教训。于是,土地公公施展法术,将母猪和崽猪瞬间变成了石头,永远定格在了那一瞬间。
从此,“猪爬岩”这个名字便流传了下来,成为了当地人口口相传的故事。人们在欣赏这一自然奇观的同时,也不禁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和土地公公的威严。
6.石笋坡的传说:据传闻所言,张三丰在金沙安底白虎山潜心修炼之际,常常会前往三丈水岩洞采集炼丹所需的原料。有一天,他像往常一样途经石笋坡时,突然遭遇了一场倾盆暴雨。只见那翁贡河水势汹涌,如脱缰野马般奔腾而下,瞬间淹没了跳磴,将行人的去路完全阻断。
面对这一情形,张三丰心生怜悯,决心要在此处修建一座天桥,以方便人们通行。说干就干,他毫不迟疑地背起一块巨大的石头,那石头的重量对于普通人来说简直是难以承受,但张三丰却如力士一般勇悍,毫无惧色。
他背负着巨石,艰难地走到河边,然后用尽全力,一脚蹬在对岸的白岩上。只听得一声巨响,那岩壁竟然被他蹬出了一道宽达一米的巨大裂缝,仿佛是被惊雷炸裂一般,令人瞠目结舌。这道裂缝因此得名“炸口岩”。
与此同时,张三丰的另一只手则撑在河边的岩石上,由于他用力过猛,竟在那岩石上留下了一个深深的掌印,宛如仙人之手一般,故而人们将其称为“手巴岩”。
然而,要修建一座完整的天桥,仅靠这一块石头显然是不够的。张三丰四处寻觅第二块合适的石料,但却始终未能如愿。眼看着五更将至,天色渐亮,他也只好无奈地放弃了这个计划。
尽管天桥最终未能建成,但那孤耸的“桥墩”却依然矗立在原地,仿佛在默默诉说着当年张三丰的壮举和那段传奇的故事。
王小东满怀感激地说道:“真是太感谢您了!这几天听您讲述了钱壮飞、秦良玉、石达开的故事以及一些传说,我对金沙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虽然只是像从竹管里看豹一样,只能看到豹身上的一块斑纹,但也算是略知一二了。”
张城隍微笑着回应道:“差不多就是这样。不过,金沙县还有两位烈士的事迹,我觉得也应该告诉你。其中一位叫李旭华,他的原名是李祥顺,1915 年出生在安徽萧县。1939 年入党,1949 年 12 月任中共金沙县委书记兼县长。金沙解放之初,其犹如一把利剑,积极肃清敌特残余势力,1950 年 2 月 9 日,于指挥金沙保卫战时,遭土匪冷枪击中头部,壮烈牺牲,年仅 35 岁。吴正卿,1912 年生于河北保定,1931 年 12 月参加红军,历任湘赣苏区红军新独立师师部文书参谋、作战参谋等职。1936 年 2 月,于打鼓新场大定坡攻占盐碉战斗中不幸中弹牺牲,年仅 24 岁。”
王小东闻听此言,心中一动,连忙拱手作揖,恭敬地说道:“多谢城隍大人!敢问这两位前辈的魂魄如今是转世投胎去了,还是依然滞留于此地呢?”
张城隍见状,稍稍沉默片刻,似乎在斟酌如何回答。过了一会儿,他才缓缓说道:“这二人皆选择留于金沙之地,并未转世投胎。只是他们如今的生活和修炼境况颇为不佳,犹如风中残烛一般,着实令人惋惜啊。”
王小东听闻此言,不禁眉头微皱,心中涌起一股怜悯之情。但他很快恢复镇定,朗声道:“既然如此,还望城隍大人能将李县长安置为副城隍,将吴参谋安置为参将。如此一来,他们定能如虎添翼,更好地协助二位城隍大人处理各项事务。至于他们的生活所需,稍后我自会派人前来加固加大他们的结界,并送去一些必要的物品,以确保二位前辈没有后顾之忧!”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