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昭然辞官隐居、朱翊钧资历尚浅且需专注军务,皇城司指挥使一职的空缺,成了朝堂之上一块令人垂涎又忌惮的肥肉。各方势力明争暗斗,试图将自己的人推上这个关键位置。
然而,谁也没想到,最终的赢家,会是她。
沈星澜。
并非依靠其国师的身份或玄妙的修为,而是以一篇洋洋洒洒、切中时弊的《皇城司革新疏》,打动了御座上的天子。
疏中,她痛陈旧制之弊:锦衣卫权责不清,侦缉、护卫、仪仗混杂一体,效率低下,且易生腐败;面对“蜕骨者”、净世教、乃至蛊母之祸时,反应迟缓,手段落后,信息不畅,徒耗国力。
继而,她提出了一套详尽而大胆的改革方略:
裁撤冗杂,明晰权责: 剥离仪仗、部分宫廷护卫等职能,专司“侦缉不法、监察百官、护卫京畿、应对非常”。
设立三司,各司其职:
1. 情报司: 掌国内外情报搜集、分析、渗透。下设各州道情报站,重建并扩大暗桩体系,不仅针对官员,亦需监控江湖异动、民间舆情、乃至西洋诸国动向。
2. 行动司: 掌缉捕、突击、剿灭。精选高手,分设不同小队,专攻不同领域(如追踪、围捕、对付异术者等)。
3. 技术司( novum ): 此乃革新之核心。下设:
· 勘验处: 精研仵作之术,引入西洋“格致学”方法,研究毒物、痕迹、机关等。
· 器械处: 不仅打造改良传统军械、锁具、刑具,更重点引入并研发西洋奇器——如远距窥视的“千里镜”(望远镜)、于黑暗中视物的“微光镜”(早期夜视设备雏形)、增强听力的“顺风耳”(窃听设备)、以及各种精巧的机关消息、侦查、通讯设备。
· 档案处: 整理归纳卷宗,建立更高效的检索系统,并开始尝试绘制精细地图、制作人物图谱。
严格选拔,专业培训: 设立内训学堂,不仅教授武艺、追踪、刑讯,更增设情报分析、伪装、西洋器械使用、甚至基本医药急救等科目。引入考核晋升机制,能者上,庸者下。
加强监察,杜绝擅权: 设独立监察岗,直接对指挥使及皇帝负责,监督内部人员。
这篇奏疏观点新颖,条理清晰,且直指皇帝痛点——经历了蛊母之乱和内部倾轧,沈星澜太需要一支高效、听话、且能应对各种“非常”威胁的直属力量了。
朝堂之上,虽有勋贵旧臣以“女子干政”、“祖制不可违”、“奇技淫巧”等理由激烈反对,但沈星澜力排众议,最终一锤定音。
“非常之时,当行非常之法。沈卿之策,深联朕心。即日起,擢升沈星澜为皇城司指挥使,总领改革事宜,一应所需,各部需全力配合,不得有误!”
旨意一下,朝野震动!
沈星澜,这位曾经的国师,如今竟成了帝国最锋利那把刀的执掌者,更是有史以来第一位女指挥使!
她雷厉风行,上任伊始便以铁腕手段推行改革。大量冗员被裁撤,有能力者无论出身皆被提拔。皇城司衙门日夜灯火通明,不断有新人接受培训,也不断有旧人被清退。来自西洋的、造型奇特的设备被一箱箱运入技术司,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她甚至亲自前往技术司,与那些戴着水晶镜片、埋头于图纸和精巧零件中的工匠和西洋传教士顾问交谈,询问进度,提出要求。
皇城司的气质,正在以一种肉眼可见的速度改变。以往那种阴鸷、神秘、依仗个人武力的色彩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高效、冰冷、注重技术与协作的新风格。
西山皇庄,自然也收到了新的指令:增派“护卫”,实为监视;所有送往庄内的药材、用度,需经皇城司新设的档案处登记备案;甚至庄外,也偶尔会出现穿着便服、手持奇怪镜筒远眺庄内情况的新面孔。
哑仆将一份加盖了皇城司新印鉴的文书递给陆昭然。
陆昭然接过,目光扫过那凌厉瘦硬的笔迹和陌生的部门名称,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他只是轻轻将文书放在一旁,继续望着庭院中那棵老树。
秋风吹过,卷起他雪白的发丝。
他缓缓抬起手,一片枯叶恰好落入他掌心。
他凝视着叶片的脉络,感受着其中生命的流逝与结构的脆弱。
远方京城的方向,皇城司的改革正如火如荼。
而在这僻静的庄园里,另一种无声的“革新”,也在以截然不同的方式,悄然进行着。
他所感知的,不再是权力的更迭与机构的变迁。
而是这片落叶,在他指尖微观世界里,正在经历的、一场无声的崩解与重构。
或许,这才是真正属于他的……“技术司”。
日影偏斜,将廊下的影子拉得细长。庭院寂寂,唯有风过枯枝的微响,和更远处皇庄新增的、那些“护卫”们刻意放轻却依旧逃不过感知的脚步声与呼吸声。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