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族的第一次攻城,在黄昏时分暂时停歇。
夕阳将关外的战场染成一片猩红,满地的尸体与断裂的兵器浸泡在血泊中,散发着刺鼻的腥气。雁门关的城楼上,士兵们瘫坐在地上,个个浑身是血,疲惫得连抬手的力气都没有。此次蛮族只是试探性进攻,却已让镇北军付出了百余人伤亡的代价,城墙上的箭楼被烧毁了两座,城门也被撞车撞出了一道裂痕。
陆辰靠在城墙垛口上,肩头被一支流矢擦伤,鲜血浸透了铠甲,火辣辣地疼。他望着蛮族缓缓退去的阵营,心中没有丝毫松懈 —— 这只是开始,右贤王绝不会善罢甘休,用不了多久,更猛烈的进攻就会到来。
“王爷,您受伤了,快让军医处理一下。” 陈武扶着他,脸上满是担忧。
陆辰摆了摆手,目光扫过城楼上狼狈的士兵,沉声道:“先别管我,统计伤亡人数,救治伤员,再清点一下剩余的兵器和弩箭。另外,带我去军营各处看看,我要知道咱们到底有多少家底。”
眼下系统任务迫在眉睫,他必须摸清军营的真实情况,才能对症下药。若连自身的短板都不清楚,谈何提升战力?
陈武虽担心他的伤势,却也知道事态紧急,只得点头应下,让人叫来两名亲卫搀扶着陆辰,往军营深处走去。
第一站是兵器库。推开沉重的木门,一股潮湿的霉味扑面而来。昏暗的库房里,各式兵器杂乱地堆放在地上,大多是长刀、长枪和弩箭,可放眼望去,十件里有八件都生了锈,不少长枪的枪头已经弯折,弩箭的箭羽也脱落了大半。
“这就是咱们全部的兵器?” 陆辰蹲下身,拿起一把长刀,手指拂过刀刃上的锈迹,轻轻一掰,刀刃竟微微有些变形。
负责看管兵器库的老兵红着脸,愧疚地低下头:“回王爷,前些年军饷和粮草屡屡短缺,兵器没人保养,锻造坊也许久没出新活了,能凑出这些,已经是尽力了。”
陆辰心中一沉。这样的兵器,别说对抗蛮族的精锐骑兵,怕是连普通的步兵都挡不住。他又走到弩箭堆前,拿起一支弩箭,箭杆轻飘飘的,箭镞钝得发亮,难怪刚才攻城时,不少弩箭射在蛮族的皮甲上,根本穿不透。
“现存的完好兵器有多少?” 他问道。
“长刀不足三百把,能用的长枪四百余支,弩箭只剩不到两千支,而且大半都是旧的。” 老兵低声回答。
陆辰皱紧眉头,不再多言,转身走出了兵器库。接下来,他去了校场。此时校场上空荡荡的,只有几名伤兵在军医的指导下擦拭伤口,往日训练的痕迹几乎看不到,地面上的杂草长了半尺高,显然已经很久没有系统训练过了。
“平时士兵们都怎么训练?” 陆辰问道。
跟在身后的赵虎挠了挠头,有些尴尬地说:“以前监军大人在的时候,只关心克扣军饷,根本不管训练的事。士兵们要么偷偷跑出去打猎换粮,要么就在营里闲坐着,时间一长,就没人愿意训练了。”
陆辰放眼望去,营地里的士兵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有的在擦拭伤口,有的在低声抱怨,还有的望着关外的方向发呆,眼神涣散,毫无军人的锐气。这样的状态,别说提升战力,能守住城门都算侥幸。
最后,他来到了锻造坊。这里总算还有些生气,七八名铁匠光着膀子,正挥舞着铁锤敲打铁块,火星溅落在地上,发出滋滋的声响。可陆辰看了片刻,脸色却越发凝重 —— 工匠们用的还是最古老的锻造手法,火炉烧得不够旺,铁锤敲打没有章法,一块铁坯反复敲打了半个时辰,才勉强打成一把粗糙的刀坯,而且火候没掌握好,刀坯的颜色发暗,一看就不够坚固。
“王师傅,咱们锻造兵器,一直用这个法子?” 陆辰走到为首的老铁匠身边,问道。
老铁匠名叫王铁山,是锻造坊里资历最老的工匠,他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抬头看了陆辰一眼,点头道:“回王爷,老祖宗传下来的法子,一直都是这么干的。虽然慢了点,但也是没办法,咱们没新的手艺,只能照着老规矩来。”
陆辰蹲下身,看着炉子里的火,又摸了摸旁边的淬火水槽,水温温热,里面的水浑浊不堪。他心中了然,问题出在哪里了 —— 锻造工艺落后,火候控制不当,淬火环节更是敷衍,这样造出来的兵器,自然不堪大用。
“你们淬火,就用这水槽里的水?” 他问道。
王铁山点头:“是啊,烧红了往水里一浸,就算成了。”
“水温太高,水质也差,这样淬出来的兵器,硬度不够,还容易生锈。” 陆辰说道。
王铁山愣了一下,显然没听过这样的说法,他皱了皱眉,却没反驳,只是低声道:“王爷说的是,可咱们就会这法子,也没别的办法。”
陆辰看着眼前的景象,心中渐渐有了头绪。提升战力,必须从根源上解决问题 —— 当务之急,是改良锻造工艺,造出锋利坚固的兵器;其次,要制定严格的训练制度,让士兵们恢复战斗力;最后,还要整顿军纪,凝聚军心。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