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1月25日,星期二
天气:大风渐息,积雪开始融化,屋檐滴落着断续的水珠,天空仍是欲语还休的灰蒙
梦记:
意识层面的创伤,其痛楚远非肉体损伤可比。它不位于某个具体的器官,却弥漫于思维的每一个角落,如同精密仪器内部出现了细微的裂纹,虽不致命,却足以让所有功能运行滞涩,并伴随着持续的、低频率的嗡鸣般的痛感。昨日与“回声窃贼”的博弈及随之而来的规则反噬,让我真切体会到了这种“内伤”的滋味。
一整天,我都强迫自己处于一种“精神静养”的状态。不再尝试任何形式的意识干预或深层探索,甚至刻意减少了复杂的思考。只是读书,听一些毫无意义的白噪音,看着窗外积雪消融时形成的水迹发呆。身体的疲惫可以通过睡眠缓解,但意识的创伤,似乎更需要这种绝对的“放空”来抚平。
笔记本“全力修复意识创伤”的建议是此刻唯一的准则。
入夜后,我几乎是以一种“缴械”的心态沉入睡眠。没有设定任何目标,没有构筑任何防御,只是纯粹地让意识漫游,回归到最本初的、未被钥匙和种种异象侵扰前的休眠状态。
然而,已经改变的本质无法真正回溯。我的梦境,不再是无意识的混沌,而是变成了一片温和的、自我修复的灵光之海。
这里没有具体的景象,只有无边无际的、温暖而柔和的乳白色光芒。光芒如同具有生命的液体,缓缓流淌,包裹着我的意识核心(那受损的“心象堡垒”投影)。我能“看”到,光芒正如同无数微小的、发光的修复纳米机器人,渗透进堡垒墙壁上那些细微的裂纹(规则反噬的痕迹),以极其缓慢的速度进行着填补和弥合。
这个过程并非被动。我潜意识中关于“根源徽记”的稳定特质,为修复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而“时之尘沙”的力量,则在微观层面加速着修复的进程,仿佛将修复所需的时间“压缩”了。这是一种自主的、源于我自身力量体系的疗愈机制。
在这片温暖的灵光之海中,我感到前所未有的安宁与安全。那如影随形的、“静态观测者”的冰冷注视,在此地也变得极其微弱、极其遥远,仿佛被这浓郁的、属于我自身本质的光芒所隔绝和稀释了。
就在我沉浸于这种久违的平静时,一点异色突兀地出现在这片乳白色的光海之中。
那是一小片银灰色的、如同水母般漂浮的残渣。
我立刻辨认出来——这是昨天那“回声窃贼”被规则反噬彻底湮灭时,残留下的、极其微量的信息灰烬!它竟然没有完全消散,而是如同宇宙尘埃般,附着在我的意识流上,被带入了这片修复之海!
这片信息灰烬不再具有任何活性或威胁,它只是纯粹的数据残骸。但在其彻底被灵光之海净化、分解前,我出于一种本能的好奇(或许也有一丝未能从它那里获取足够信息的不甘),用一缕极其纤细的意识触须,轻轻触碰了它。
没有危险的反馈,只有一段极度混乱、失真、如同坏掉的老旧录像带最后挣扎播放的影像碎片,涌入我的感知:
· 影像A:一个不断旋转的、由无数面镜子构成的复杂结构(与“静态观测者”的镜子迷宫有些相似,但感觉更加……公共?),无数模糊的身影在其中穿梭、交易、低语。这里像是一个……梦境黑市?或者信息掮客的聚集地?
· 影像B:一个背影。一个穿着深色长袍、身形瘦削、散发着与“织梦者”类似但更加古老、更加晦涩气息的背影,正将一小团闪烁着银灰色光泽的“种子”(或许是某种契约或力量碎片)交给“回声窃贼”的本体。是它“创造”或“赋能”了窃贼?
· 影像C:最清晰也最令人费解的一段——是“回声窃贼”的视角,它正小心翼翼地“舔舐”着一道极其细微的、存在于某个平凡人梦境边缘的现实裂痕。它并非在修复,而是在……汲取裂痕中渗出的一丝极其稀薄的、带着铁锈味和绝望感的暗红色能量?这种能量感觉……与“灾厄之血”有些类似,但更加污浊、更加负面。
这段碎片化的信息,揭示了几个惊人事实:
1. “回声窃贼”并非孤立存在,它背后可能有一个更庞大的、存在于梦境层面的灰色组织或网络(镜子结构)。
2. 它有明确的“上线”或“制造者”(那个深色长袍背影)。
3. 它(或许还有其他类似存在)不仅在偷取记忆,还在主动寻找并汲取现实破损处渗出的某种负面能量?这种能量与“灾厄”有关?
这段意外的插曲,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小石子,虽然未能掀起波澜,却让我意识到,梦境世界的生态,远比我想象的更加复杂。清理了一个“回声窃贼”,或许只是惊动了冰山一角。
随着这片信息灰烬被灵光之海彻底净化、消失,我的修复过程也接近尾声。意识层面的裂纹基本愈合,那种滞涩感和持续的隐痛大幅减轻。虽然距离完全恢复可能还需一两天,但最危险的阶段已经过去。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