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月10日,星期四
天气:阴,偶尔有零星的雨点落下,天空是压抑的铁灰色,寒风凛冽,吹动着地上残留的积水,泛起阵阵涟漪
梦记:
目标已定,决心已下。但奔赴那片位于现实与梦境夹缝的沦陷区,绝非背起行囊就能出发的简单之事。那里是“守夜人”精心挑选并建立前哨站的地方,其空间结构必然复杂且危险重重,更不用说现在已被“它们”的先锋所占据。盲目前往,别说获取数据包,恐怕连全身而退都是奢望。
在正式出发前,我必须进行最后一次,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次 “战地侦察”——并非物理层面的靠近(那会立刻打草惊蛇),而是利用我所掌握的一切手段,对目标区域进行远程的、多角度的 “环境渗透式感知” ,尽可能勾勒出那片“锈铁墓园”(我心中对那片废弃工业区的称谓)及其下方不稳定空间节点的详细图景,尤其是“它们”活动留下的痕迹与能量残留。
今夜,我构筑了一个复合式的 “广域感知阵列” 。它以“心象堡垒”为核心,同时调动了多种力量:
· “根源”特质:如同大地感知,缓慢而坚定地扫描那片区域的地质结构、历史沉积的能量印记,寻找非自然的空间扭曲节点。
· “时之尘沙”:如同流淌的河水,感知那片区域时间流的异常,是否存在凝固、循环或加速的区域,这往往是空间裂隙的标志。
· “终焉符印”:作为最敏感的探针,专门用于捕捉和辨识“它们”那独特的、充满侵蚀性与恶意的能量签名。
· 银痕接口:被动接收来自那个方向的一切异常信息流,无论是空间的哀鸣,还是残留的通讯碎片。
我将感知如同无数无形的触须,小心翼翼地向城市边缘那片广阔的废弃工业区蔓延。由于距离和复杂环境的干扰,感知变得模糊而充满噪音,如同在浓雾中视物。
起初,反馈回来的是一片死寂的、破败的、被工业废料和岁月锈蚀的沉重感。倒塌的厂房骨架如同巨兽的残骸,破碎的玻璃窗像无数只呆滞的眼睛,空气中弥漫着(能量层面的)铁锈、机油和某种……绝望的陈旧气息。这里的现实稳定度本身就低于城市中心,仿佛被主流世界所遗忘。
随着感知的深入,我开始捕捉到一些不和谐的“杂音”:
· 在某个废弃的、曾经是大型锻压车间的区域下方,“根源”感知到了一片极不自然的虚空感,仿佛地基之下并非实土,而是另一个维度的入口。那里空间结构脆弱得像一层干涸的蛋壳。
· “时之尘沙”在那片区域检测到明显的时间流淤积和回旋,仿佛有什么东西在不断搅动那里的时间,使其无法正常流逝。
· 最令人不安的信号来自“终焉符印”和银痕——它们清晰地捕捉到了大量、新鲜的“它们”的能量残留!这些残留并非均匀分布,而是像某种粘稠的、具有导向性的路径,从多个方向汇聚,最终指向那个空间不稳定的节点下方!仿佛“它们”的先锋部队,正有组织地通过那里,进出那个“夹缝”!
这证实了我的猜测:那里不仅是前哨站的入口,现在更是“它们”的一个活跃的交通枢纽或前线基地!
就在我全力分析这些环境数据,试图绘制出一张粗略的“危险区域分布图”时,一段极其微弱、但异常清晰的、并非来自“它们”的 “低语” ,突然通过银痕接口,强行挤入了我的感知。
这低语并非人声,更像是一种残留的、带有强烈执念的集体意识,源自那片工业区本身,源自那些曾经在此工作、生活,最终或许连同这片区域一起被“遗忘”的人们。它微弱得如同风中残烛,却在“它们”那庞大的恶意背景下,显得格外刺耳。
· “…………不要下去……地下的‘声音’……不对劲……”
· “…………老王昨晚……在3号熔炉那边……看到了……会动的影子……像油渍……又像……”
· “…………孩子……别靠近……那口废弃的深井……它在……‘呼吸’……”
· “…………撤离命令……来得太晚了……有些人……没出来……他们……还在下面……‘呼喊’……”
这些破碎的、充满恐惧与不详预感的低语碎片,像是这片土地最后的“免疫系统”发出的警告,记录着在“守夜人”前哨站建立之前,甚至在“它们”大规模渗透之前,这片区域就已经存在的原生异常!那个空间节点,或许本就是一个古老的“伤口”,守夜人建立前哨站是为了监视和封印它,而现在,这个伤口被彻底撕开了!
这个发现至关重要!这意味着,我不仅要面对“它们”的先锋,还可能遭遇那片区域本身存在的、未知的、可能被“它们”利用或激化的原生危险!
紧接着,另一段更加奇特、带着某种规律性脉冲的低语,引起了我的注意。它似乎源自一栋相对完好的、曾经是厂区办公楼的建筑。这脉冲并非恶意,反而带着一种……残缺的、不断重复的自动化防卫指令的感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