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斋的晨雾如薄纱般缠绕在庭院的老梅枝头,青石板上的露珠映着熹微晨光。陈明远抱着一摞厚重的财务报表踉跄冲入,几张纸页从他未拉严实的帆布包中滑落,在湿润的石板上洇开深色水渍。
"沈总、顾老师,出大事了!"他气息急促地将报表堆在八仙桌上,手指精准地戳向其中一页,"星桥非遗基金的季度报表有问题!"
沈砚辞刚将煮好的咖啡注入白瓷杯,闻言放下银壶,沉稳走近。修长的手指拂过密密麻麻的数字,目光锁定在"文化投资支出"栏——一笔五百万的"伦敦古籍收购"款项格外醒目。当他看到附件合同的编号时,眉心骤然紧蹙——这串数字与林绍名片上的海运集装箱编号仅差最后两位。
"编号不对。"他声音低沉,"星桥的财务流程要求合同编号必须与备案记录完全一致。备案记录查过了吗?"
顾云深蹲身拾起散落的报表,敏锐的目光捕捉到一张纸页边缘的异样——一道若有若无的淡蓝色划痕,像是修正液被刮蹭后留下的痕迹。他立即走向修复台,取出一小瓶医用酒精棉球,回到桌边屏息擦拭。
随着酒精浸润,被掩盖的字迹渐渐显现——"海运运费"四个字清晰可见,旁边还画着一个极简的"鸠鸟"简笔画,其鸟爪形态与请柬上的纹饰如出一辙。
"是'鸠鸟'改的。"顾云深声音冰冷,"他们想把走私文物的运费,伪装成文化收购支出。"
陈明远惊得瞪大双眼:"难怪财务科的老王总是推三阻四,原来整个财务科都被渗透了!"他猛然想起年会结束后张董曾反复催促伦敦项目的资金流程,此刻才明白那温和笑容背后的真相。
沈砚辞将未动的咖啡推到陈明远面前,自己快速翻阅报表。在"应付账款"栏目下,他发现星桥定期向"伦敦东方文物拍卖行"支付"服务费",金额从十万到二十万英镑不等。更令人心惊的是,每笔汇款日期都精准落在林绍入境前一周。
"这不是咨询费,"沈砚辞指尖重重点在报表上,"这是'鸠鸟'的保护费。之前查到的三批'现代雕塑'异常通关,就是用这些钱铺路。"
顾云深立即翻出老周手绘的财务操作流程图进行比对。无论是篡改手法、掩盖痕迹的方式,还是在金额旁留下标记的习惯,都与二十多年前的套路如出一辙。
"得找财务科的人问清楚,但要万分谨慎。"顾云深语气凝重,"张董肯定死死盯着财务科,稍有不慎就会打草惊蛇。"
沈砚辞点头,立即拨通李警官的加密专线。很快得到回复:财务科长老王上周通过离岸通道向伦敦汇款,收款账户是拍卖行的秘密账户。更关键的是,老王在伦敦留学的女儿,所有费用都由"鸠鸟"成员代为缴纳。
"老王是被胁迫的,女儿是他的软肋。"李警官声音斩钉截铁,"这是突破口,可以策反他获取直接证据。"
当天下午,陈明远以核对项目支出为由,将心神不宁的老王约到僻静咖啡馆。沈砚辞和顾云深提前坐在邻座,看似讨论公事,实则专注监听。
老王刚坐下就垮下脸,声音充满恐惧:"陈助理...张董拿我女儿的安全威胁我!我要是敢透露半个字,我女儿她就..."
"王科长,冷静。"陈明远推过一杯热咖啡,"李警官已联系伦敦警方保护您女儿。'鸠鸟'只是把您当棋子,利用完后一定会灭口。"
老王双手剧烈发抖,最后一道心理防线终于崩溃。他哆嗦着从公文包深处掏出一个黑色U盘,推到陈明远面前。
"这里面是'鸠鸟'近三年篡改财务数据的备份,还有林绍和张董的密谋录音。"老王声音虚脱,"最重要的是...他们下个月要运走的'现代艺术品',其实是顾家被抢的十本宋刻本!就藏在海运集装箱的夹层暗格里!张董说要得手后销毁所有物证..."
邻座的沈砚辞和顾云深在听到"顾家宋刻本"时,心脏仿佛被重锤击中。两人无声对视,眼中闪烁着激动与狂喜——追寻多年的传世古籍终于有了下落!
顾云深强压心绪,迅速给李警官发出加密信息:证据U盘已获,内含古籍线索,速派人接收!
老王在陈明远的安抚下蹒跚离去。陈明远紧攥U盘返回邻座,沈砚辞早已准备好加密电脑。插入U盘,文件列表展开,点开"核心凭证"文件夹,里面密密麻麻的财务凭证扫描件上,都清晰地留有"鸠鸟"的标记——或是鸟爪纹,或是船锚图案,与他们之前获得的线索完美对应。
"这些证据足够斩断'鸠鸟'在国内的资金网络了。"沈砚辞长舒一口气。
就在沈砚辞审阅凭证时,顾云深被一张附带的老照片吸引——照片中是星桥财务科的老办公室,中央站着沈砚辞失踪多年的父亲,身边是"鸠鸟"早期成员。沈父手中摊开的报表格式与眼前这份几乎一模一样,边缘也有一道不自然的划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