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渠斋后院的晚风带着槐叶清香,轻轻拂过。顾云深蹲在老槐树下,正小心铺开爷爷传下来的蓝布藤席。席边已有些磨损,泛着岁月微光。她儿时常趴在这上面,看爷爷戴着老花镜修复古籍。如今掸去薄灰,指尖触碰处,仿佛还能闻到那股悠远的樟木气息。
沈砚辞缓步走来,左臂石膏似乎薄了些。他小心在席边坐下,侧身避开顾云深刚摆好的两杯腊梅花蜜茶:"医生看了片子,恢复不错,下周三就能拆石膏了。等胳膊利索了,我们就能一起裁冷金笺,琢磨招生简章了。"
"先别急着想干活的事。"顾云深将一杯蜜茶递到他右手中,"今晚就安静陪我看星星吧。爷爷常说,'古籍修复讲究顺天应时,看看星辰流转,连调浆糊的火候都不会错'。"她将膝头的清代手稿移近,几缕星光恰好落在泛黄纸页上,"你看,这上面记载着古人如何通过观测北斗星的位置,推算最适合为古籍防潮通风的时辰。"那"冷金笺适配技法"几字在星光下晕开淡光,似与头顶星河连成一片。
沈砚辞指尖轻柔地拂过手稿上的朱砂星图标记,低语:"想起我爸日记里提过,顾伯伯常在这样的夜晚观星,说天上每颗星都对应着一本等待修复的古籍。光芒恒久的是传承有序的,若隐若现的则是静候有缘人去点亮。"他抬头望向深邃夜空,北斗七星轮廓格外清晰,"云深,你说爷爷此刻,是不是也在某处,看着这片我们共望的星空,看着我们守着这些古籍,还要把修复班办起来?"
"肯定在的。"顾云深将头轻靠在他未受伤的右肩上,晚风将她的发丝吹拂到石膏袖口,"去年这时,爷爷就在这指着星星教我辨认。他说'冷金笺上的金箔,非得在这样的星空下晾透,吸足夜露湿气,日后用起来才更服帖'。你瞧那棵老槐树,"她指向巨大树冠,"还是爷爷当年为给晾晒的古籍遮阴种下的,如今它的荫凉也能为我们遮风挡雨了。"
院门外传来熟悉的轻叩声。老周推门进来,提着鼓鼓的牛皮纸袋,脸上带着风尘却欣慰的笑:"今天去文化馆送材料,打听报名的人可不少!先印了五十份表格带回来,不够随时再补。苏师傅让我捎话,修复班定制的竹制工具都备齐了,就等沈小子拆了石膏,一起搬过来归置。"
老周把表格放在藤席角落,目光扫过手稿上的星图标记,笑容更深:"顾老哥当年最爱在这院里边看星星边聊这些。他说'天上的星星不会骗你,柜子里的古籍也不会,只要沉下心,总能听懂它们无声的话语'。你们接着聊,明早我再来帮你们拾掇后院。"说完摆摆手离去。
后院重归宁静,只剩风声虫鸣。沈砚辞用右手拿起一张空白报名表,指腹轻摩纸面:"云深,你说会不会真有像我们当年那样,刚入门时工具都认不全,却肯为一页残破古籍熬通宵的孩子?"
"一定会有的。"顾云深声音清澈坚定,她指向夜空中一颗熠熠生辉的星,"就像那颗星,初升时光芒微弱,但只要坚持,就会越来越亮。我们教他们修复技艺,更要教会他们守住初心,就像爷爷手把手教我,沈叔叔一页页教你那样。"她眼眸一亮,从帆布包掏出细狼毫笔和一小张冷金笺边料,"我们把这片星空画下来吧?就画在招生简章封面上,旁边写上爷爷的'观星知时,修书守心'。"
沈砚辞眼中漾开温柔笑意,接过细笔,用右手稳稳执笔,在砚台蘸了淡墨,屏息凝神地在方寸金笺上勾勒北斗七星轮廓。他的笔触轻柔却沉稳,全神贯注的模样仿佛在修复珍贵古籍。顾云深凑在他身侧,微微倾身用指尖扶稳金笺,不时轻声提醒:"砚辞,天枢星再画小一点,对,更像爷爷手札里的弧度了。"清冷星辉洒在两人交叠的手上,流淌在金笺内敛的青光上,将静谧后院温柔包裹。
"等石膏拆了,我们去趟黄山吧。"沈砚辞笔尖在金笺右下角一顿,目光仍停留在星图上,"去冷金笺金箔的母矿源头看看,去爷爷当年寻找矿脉的地方走走。我想在那样的星空下,给母矿敬炷香,告诉爷爷,我们把冷金笺工艺传下去了,把他老人家的心愿,一步一步变成了现实。"
顾云深眼眶一热,用力点头:"嗯!还要带上几张我们亲手做的冷金笺,放在母矿边,让爷爷看看,我们做的金笺是不是和他当年做的一样好......"
晚风掠过树梢,她依偎在他身侧。过往岁月里的惊涛骇浪——与"鸠鸟"周旋的惊心动魄,追查"圣殿之耳"的步步惊心,沈砚辞受伤时的忧心如焚......所有的紧张疲惫,似乎都在这片浩瀚星空下被抚平沉淀,化作了心底带着微光的珍贵回忆。
夜色渐浓,藤席上两杯蜜茶已温凉。那份承载古人智慧的手稿依旧摊开,而小小冷金笺上的星空图已然完成。沈砚辞放下笔,小心地将金笺收进顾云深的帆布包内袋,伸出右手扶她起身:"夜深露重,我们回去吧。明早还要整理报名表格。"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