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久不息的掌声,终于在幕布彻底合拢后,渐渐停歇,但它所激荡起的能量波纹,却以更迅猛的速度,在秀场内外、在巴黎、在整个全球时尚界扩散开来。
后台瞬间陷入一种极度反差的状态——外面世界的声浪余韵还在空气中震颤,而内部,则在极致的喧闹后,陷入了一种短暂的、失语般的寂静。随即,这寂静便被更大的喧嚣所取代。
拥抱,欢呼,喜极而泣。
工作人员们,无论职位高低,都忘情地拥抱在一起,互相拍打着后背,语无伦次地表达着激动。有人瘫坐在地上,傻笑着,仿佛被抽干了所有力气;有人立刻掏出手机,想要与家人分享这难以置信的时刻,却发现手指颤抖得几乎握不住电话。
林砚被团队成员团团围住,祝贺声如同雨点般落在她身上。她脸上洋溢着无法抑制的笑容,一一回应着,但眼神深处,除了喜悦,还有一丝未能完全平复的、属于决策者的审慎。她知道,这场秀的成功,只是一个辉煌的开局,真正的考验,或许才刚刚开始。
徐薇则被一群激动的模特和造型师围在中央。她们指着刚刚换下的“天工集”作品,叽叽喳喳地表达着喜爱与惊叹。徐薇优雅地笑着,耐心回应,但她的目光,却不自觉地频频瞥向放在一旁工作台上的平板电脑。那上面,正显示着几个核心媒体和社交平台的实时页面刷新。她在等待,等待那个最具分量的、来自时尚界最高裁决者的声音。
沈砚心相对安静许多。她走到几位传承人身边,李阿婆还在轻轻拍着胸口,用浓重的乡音喃喃道:“哎呦,这么多人,吓死我了……”张清远师傅则满面红光,不断有工作人员上前与他合影,他有些拘谨,却又掩不住自豪。王铁山师傅依旧话不多,但那双惯常沉静的眼睛里,也闪烁着难得的光彩。沈砚心替他们翻译着工作人员的祝贺,帮他们整理着衣襟,心中充盈着一种沉甸甸的、温暖的满足感。
周锐已经迅速进入了工作状态。他避开狂欢的人群,在一个相对安静的角落,正压低声音与国内的运营团队通话,语速极快地指示他们立刻启动预备好的公关预案,监控全球各大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上关于“天工集”和“非遗纪元”的关键词热度,并准备应对可能激增的、来自大众产品线的咨询流量。商业的嗅觉让他第一时间意识到,这场秀的成功,其价值必须被立刻、最大化地捕捉和转化。
就在这片后台的喧嚣与有序并存的混乱中,徐薇一直盯着的平板电脑屏幕上,一个期待已久的页面终于刷新了。
是《Vogue》全球官网的首页。
首页首屏,最显眼的位置,并非往常的明星大片或专题报道,而是赫然呈现着一张刚刚从“天工集”大秀现场流出的高清图片——正是那件压轴礼服“月华洗礼”在T台前端定格的瞬间,月白云锦与苗银刺绣在灯光下交织出梦幻般的光晕。图片上方,是一行加粗的、极具分量的标题:
《新纪元的宣言:“天工集”以东方智慧,重写奢侈品规则》
徐薇的心猛地一跳,几乎是屏住呼吸,指尖有些发颤地点开了链接。
后台的嘈杂仿佛在这一刻远离。她迅速浏览着文章内容,眼神越来越亮,嘴角的弧度再也无法抑制。
文章的开篇,没有寻常秀评的寒暄与铺垫,直接切入核心:
“今夜,在巴黎,我们目睹的不仅仅是一场时装发布会,更是一场深刻的文化对话与一场奢侈品的范式革命。来自中国的‘天工集’(Tiāngōng Jí),以其毋庸置疑的工艺深度与前所未有的美学自信,强行闯入了由西方主导了数个世纪的奢侈品俱乐部,并并非以谦卑学生的姿态,而是以一位携带古老智慧与当代活力的平等对话者身份。”
“长期以来,‘奢侈品’一词被欧洲工艺传统、品牌历史与营销神话所定义。而‘天工集’则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极具说服力的价值主张:真正的奢侈,并非仅仅是历史的厚重与品牌的传奇,更可以是一种‘活态的、呼吸着的’文化传承,是匠人指尖流淌的生命时间,是蕴含在每一件独一无二作品中的、无法被机器复制的灵魂与温度。”
笔者详细点评了秀场几个极具冲击力的瞬间:
“‘破茧’开场视频是一个天才之举。它将观众的视线,强行从成衣的最终形态,拉回到了创作的源头——那双双布满岁月痕迹却充满神性力量的手。这不仅是叙事,更是一种价值宣示:美的核心在于过程,在于人。随后的传承人现场演示,则将这种宣示推向了高潮,它赋予了T台一种罕见的、近乎神圣的仪式感。”
“在产品层面,‘天工集’展现出了高超的‘转译’能力。它并未简单粗暴地将传统符号嫁接于现代廓形之上。我们看到,缂丝以其‘通经断纬’的技艺本质,化身为手袋上可随身携带的微型画卷;乌铜走银的金属哲学,在腕表方寸之间找到了精密与艺术的平衡点;而压轴的那件‘月华洗礼’礼服,更是将云锦的华贵与苗银刺绣的神秘,提升到了可歌可泣的史诗级别。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那据说源于秀前意外、而后被巧妙融入设计的修复痕迹,它非但不是瑕疵,反而成为了作品独一无二的生命叙事,这本身就是对‘完美’工业化定义的一种诗意反驳。”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