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越没有本事的人,越喜欢找存在感:无能者虚张声势,自信者不恋虚名
村里的张叔,自己没什么成就,却总 “靠打压孩子找优越感”—— 孩子考试考了 80 分,他不说 “进步了”,反而骂 “怎么没考 100 分,真没用”;孩子想学画画,他说 “画画能当饭吃?不如好好打工”。孩子越来越自卑,张叔却觉得 “自己很厉害,能管得住孩子”。
而同村的李叔,自己开了家小工厂,却从 “不摆架子”—— 孩子考差了,他会说 “没关系,下次努力”;孩子有兴趣爱好,他还主动支持。别人问他 “怎么不严格管孩子”,他说 “自己有本事,才不用靠孩子找存在感”。周老栓说:“没本事的人,内心自卑,只能靠‘鞭策孩子、打压爱人’刷存在感;真正自信的人,知道自己的价值,根本不在乎表面的虚名,反而能包容别人、活得从容。”
2、面对比你价值高的异性,别自卑:自信才是博弈底气,卑微只会掉价
镇上的小李,认识了一位 “工作好、收入高” 的女生,总觉得 “自己配不上她”—— 跟女生聊天时,不敢发表自己的观点;女生约他吃饭,他总抢着买单,还说 “我没你赚得多,这点钱我还是有的”。女生觉得他 “太自卑,没主见”,慢慢就不联系了。
后来小李听了朋友的话,再遇到优秀的异性时,总告诉自己 “我有我的优点,我是她得不到的人”—— 他会跟对方聊自己 “擅长的农机维修”,也会坦然说 “我现在收入没你高,但我在努力提升”。反而有女生觉得 “他自信又真诚”,愿意跟他深入接触。周老栓说:“面对价值高的异性,自卑只会让你‘放低姿态’,让对方觉得你‘没价值’;只有保持自信,才能在价值博弈中跟对方势均力敌,赢得尊重和好感。”
3、善于从细节读出别人真实想法的人是很厉害的:细节藏真心,读懂者得机会
村里的合作社社长,特别会 “看细节”—— 跟农户谈合作时,农户要是 “双手抱胸”,他就知道对方 “有顾虑”,会主动说 “你要是担心价格,我们可以签保底价协议”;跟客户吃饭时,客户要是 “频繁看表”,他就知道对方 “赶时间”,会赶紧说 “核心问题我简单说,不耽误你事”。
慢慢的,农户觉得他 “懂自己”,都愿意跟他合作;客户觉得他 “会来事”,也愿意跟他长期合作。周老栓说:“人下意识的动作藏着真实想法 —— 双手抱胸是抗拒,单手插兜是放松,眼神躲闪是心虚。能读懂这些细节,就能精准满足对方的需求,自然能获得更多机会,这种人往往能把事做得更顺。”
4、不擅长的事,一定要外包出去:善用他人之力,才是真本事
镇上开服装厂的刘老板,以前总 “什么事都自己扛”—— 既管生产,又管销售,还管财务,每天忙到半夜,工厂却总出问题:生产效率低,销售渠道窄,财务还常算错账。
后来他学会 “外包不擅长的事”—— 把财务交给专业的会计公司,把销售交给专门的代理商,自己只专注 “把控生产质量”。结果工厂效率提高了,销量上去了,刘老板也轻松了很多。他说:“真正的牛人,不是什么都会,而是能让会的人帮自己做事。” 周老栓说:“总觉得‘自己能解决所有事’,只会把自己累死。把不擅长的事外包出去,培养或笼络专业的人,才能集中精力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把事业做大。”
5、有的时候我们很迷茫是很正常的:接纳迷茫常态,融洽相处即成长
村里的小王,刚毕业时总 “很焦虑”—— 不知道该找什么工作,看到别人 “考公务员、进工厂”,自己也跟着乱试,结果什么都没做好,还觉得 “自己很没用”。
后来老周跟他说:“年轻的时候迷茫很正常,谁没经历过‘不知道该干什么’的阶段?不用非要‘做事有意义、做人八面玲珑’,那才不正常。你先试着‘跟世界融洽相处’—— 找份能养活自己的工作,有空跟朋友聊聊天,慢慢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了。” 小王听了,不再焦虑,先找了份 “农机维修学徒” 的工作,慢慢发现自己 “喜欢修机器”,后来还开了自己的维修铺。周老栓说:“迷茫不是错,怀疑也不可怕,别逼自己‘立刻活明白’,接纳这种常态,跟世界慢慢磨合,自然会找到方向。”
6、过去的事情可以不忘记,但一定要放下:不纠结过往,才能看向未来
村里的老李,年轻时 “做生意亏了钱”,总 “放不下这件事”—— 跟人聊天时,总说 “当年我要是不投资那个项目,现在早就发大财了”;看到别人做生意赚钱,他就叹气 “我当年要是再坚持一下就好了”。每天活在过去的遗憾里,连眼前的种地活都没心思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