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心九歌》剧本
第一幕:工坊喧声
场景:工艺门总坊,百余丈青石工坊内烟气缭绕,数十座青铜熔炉泛着橘红火光。东侧锻造区的铁砧声震得梁上蛛网簌簌落,西侧制陶坊传来陶轮转动的嗡鸣,中央木案上摊着各式榫卯构件。
人物:
- 墨矩(门主):年近五十,灰布短打外罩着满是油渍的围裙,左手拇指缠着麻布,眼神清亮如淬过火的精铁
- 石夯(锻工):膀大腰圆,裸着古铜色脊背,腰间别着个装酒的葫芦,说话像敲铁
- 竹篾(编织匠):瘦小灵活,总爱往人堆里钻,手里总缠着半截竹丝
- 陶轮(制陶匠):结巴,一着急就拍自己大腿,围裙上沾着五彩陶泥
- 绳结(结匠):姑娘家,总把碎布头编成小玩意儿,说话脆生生的
(开场时,石夯正抡着大锤砸烧红的铁坯,火星溅在他脚边的水瓮里滋滋作响。竹篾蹲在旁边编竹筐,突然被火星烫了手,嗷地跳起来)
竹篾:(甩手)石夯你个夯货!想把我新做的蝈蝈笼烧了?
石夯:(咧嘴笑)烧了正好,省得你天天听蝈蝈叫,耽误编箩筐。
陶轮:就、就是,昨、昨天他编的筛、筛子,底、底都漏了!
(众人哄笑,陶轮自己先笑得直不起腰,蹲在地上拍大腿。墨矩背着双手从里间走出,手里捏着块刚出炉的青瓷片,阳光透过工坊顶上的天窗照在他鬓角的白发上)
墨矩:(敲了敲铁砧)都歇会儿,把上午的活计归置归置。
(绳结抱着一堆彩绳跑过来,手里举着个用红绳编的小老虎)
绳结:门主您看!我照着后山母老虎编的,给小娃子们玩正好!
石夯:(凑过去瞅)啧,这老虎怎么没胡子?
绳结:(撅嘴)你懂啥?这叫抽象!
(墨矩接过红绳虎,手指摩挲着绳结的纹路,突然笑出声)
墨矩:抽象得好。不过比起这个,我倒想起个事——前几天去山下赶集,听见说书先生唱《九歌》,调子是不错,就是词儿太绕,老百姓听着跟听天书似的。
竹篾:(眼睛一亮)那咱们编个能听懂的?就像上次把《诗经》编成打夯歌那样!
石夯:(拍大腿)好主意!我打夯时能唱,干活都有劲!
陶轮:可、可我不会唱……
墨矩:(把青瓷片往案上一放)不用唱得多好,把咱们身边的事编进去就行。你看石夯打锤像不像《东皇太一》里的雷公?陶轮转陶轮时,那股子劲儿堪比《云中君》驾云呢!
(众人顿时来了兴致,石夯当场就抡着空锤比划,嘴里哼着打夯的调子)
石夯:咚!咚!天上雷公敲大鼓哟!地上石夯打精铁哟!
(竹篾突然捂着肚子蹲下去,笑得直抽)
竹篾:不行了不行了……上次陶轮烧窑时,把自己的草鞋烤焦了,还说是给火神祝融献祭品,这事编进《礼魂》里肯定笑死人!
陶轮:(脸通红)那、那是意外!火、火候没、没控制好……
(绳结突然指着窗外,一群刚下学的娃娃正趴在墙头偷看,手里还举着她编的小玩意儿)
绳结:要不咱们先演给娃娃们看?他们要是笑了,老百姓肯定也爱看!
墨矩:(点头)就这么办。石夯你扮东皇太一,把你那身虎皮围裙穿上;竹篾你身段灵活,扮云中君;陶轮……(憋笑)你就扮河伯吧,上次你掉进水缸里扑腾的样子,活像河伯显灵。
(陶轮急得脸通红,指着自己说不出话,最后一跺脚,转身往陶窑跑:“我、我去找陶、陶面具!”)
第二幕:编排笑料
场景:工坊后院,几棵老槐树下摆着块平整的青石板当舞台,石夯穿着虎皮围裙,腰间插着根烧火棍当权杖,竹篾用竹枝编了顶羽冠,插满了五颜六色的野花。
(墨矩坐在门槛上,手里拿着根炭笔在竹片上写写画画。绳结正给石夯脸上画花纹,石夯怕痒,笑得直晃脑袋)
绳结:别动!东皇太一要威严!
石夯:(憋笑)痒、痒死我了……
(陶轮抱着个陶面具跑过来,面具上画着个大花脸,眼睛瞪得溜圆,他往脸上一戴,正好把鼻子卡在面具的鼻孔里,顿时变成个塌鼻子河伯)
竹篾:(笑得直揉肚子)哎哟我的娘哎!这河伯是被门夹了鼻子吧!
(陶轮想摘面具,结果绳子系太紧,越扯越往下滑,最后卡在下巴上,说话呜呜囔囔的)
陶轮:快、快帮我摘、摘下来……
(石夯伸手去扯,结果把面具扯成了两半,陶轮的脸一半红一半白,像刚出炉的阴阳瓦,众人笑得前仰后合,墨矩手里的炭笔都掉在了地上)
墨矩:(抹笑出来的眼泪)行了行了,不戴面具了。陶轮你就本色出演,保证比面具还像。
(开始排《湘夫人》一段,绳结扮湘夫人,手里举着片荷叶当船桨。竹篾蹲在地上用树枝划水,假装是洞庭湖)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