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门·秦纪(统一篇)
第一幕:山门惊雷
【场景:终南山深处,工艺门总坛“百工殿”】
【晨雾如纱,千座熔炉蒸腾起的青烟在山峦间织成云海。百工殿前的青铜巨鼎突然发出龙吟般的嗡鸣,十二根刻满榫卯纹样的盘龙柱泛出金芒】
门主(负手立于刻有《考工记》全文的玉壁前,玄色袍角绣着齿轮纹样):“咚——咚——咚——”
【钟声穿透云层,百工殿广场上瞬间腾起各色烟尘:铁匠铺的火星连成火龙,木匠坊的刨花堆成雪山,绣娘们的丝线在半空织出七彩虹桥】
宫束班众人(从各自工坊里滚出来,手里还攥着家伙事):
- 铸铁张老三(举着烧红的犁铧):“门主!您这钟再敲晚点,我这百炼钢就得成绕指柔了!”
- 木艺李丫头(抱着个会自己走路的木狗):“老三你懂啥?这是龙门阵开了!”
- 石雕王胖子(从石料堆里探出头,满脸石粉):“我赌十个窝头,准是山下又出了啥宝贝疙瘩!”
【门主转身,玉壁上的文字突然活过来,化作无数青铜小人在壁上演练着各种工艺】
门主(声音裹着风雷):“咸阳来使,三日前抵山脚。”
【众人瞬间安静,连那只木狗都夹起了尾巴】
修复师赵瞎子(突然把耳朵贴在地上):“不对……是千乘万骑的动静!”
第二幕:殿前笑谈
【场景:百工殿议事堂,案几上摆满奇物——会自己计量的斗斛,能自动平衡的马车,刻着星图的罗盘】
【秦始皇的特使站在堂中,锦袍在一众穿着工装的糙汉里显得格格不入】
特使(清了清嗓子):“陛下有令,召工艺门能人入咸阳,助我大秦——”
厨师孙二娘(突然把一摞蒸笼墩在案上):“先等等!特使大人,您尝尝我新做的‘子母馒头’?”
【蒸笼掀开,大馒头里滚出十几个小馒头,个个印着秦字】
特使(嘴角抽搐):“军务在身,不必了……”
风水刘半仙(突然跳上案几,手里举着个罗盘转圈):“我掐指一算,咸阳城的龙脉歪了三寸!得用咱们新铸的‘定龙钉’才行!”
【他掏出个锈迹斑斑的铁钉,突然被石雕王胖子一把抢过去】
王胖子(对着钉子哈气):“半仙你唬谁?这不是你昨天修猪圈剩下的废铁吗!”
【众人哄笑成一团,铁匠张老三笑得捶断了手里的铁砧,木匠李丫头的木狗追着自己尾巴咬】
门主(轻叩玉磬):“车同轨,量同衡,书同文。”
【笑声戛然而止,众人脸上的嬉笑慢慢变成凝重】
铸铁张老三(摸着下巴上的胡茬):“也就是说……天下的车轮子,都得按一个模子来?”
木艺李丫头(突然拍大腿):“那得多少木料!我这新造的‘百衲车’正好派上用场!”
【她掀开布罩,一辆马车露出真容——车厢是榫卯结构,拆开来能装成一箱子零件】
特使(眼睛发亮):“此物……”
绣艺苏小妹(突然把一块锦缎甩开):“还有这个!”
【锦缎上用金线绣着全国驰道图,山川河流处用不同针法标注了路况】
【众人七嘴八舌地凑过来,铁匠说要改良马蹄铁,石雕的琢磨着怎么刻界碑,连赵瞎子都开始擦拭他的修复工具】
第三幕:咸阳风云
【场景:咸阳城外,正在铺设的驰道工地】
【宫束班众人穿着统一的秦式工装,却个个顶着滑稽的帽子——铁匠戴的头盔焊着小烟囱,木匠的斗笠装着鲁班锁】
张老三(指挥着工匠们安装新马车轴):“都看好了!这‘万向轴’要是装反了,保准让你们的车轱辘飞上天!”
【话音刚落,一辆试跑的马车突然散架,车轮子真的滚向天空,吓得正在勘测的御史大夫抱头鼠窜】
李丫头(笑得直不起腰):“我就说该用我那‘防滑榫’吧!”
【不远处,孙二娘带着伙夫营蒸出了几百个带刻度的馒头,士兵们一边啃馒头一边量土地】
刘半仙(蹲在驰道旁画符):“此路通三川,得刻上‘镇路纹’!”
王胖子(叼着凿子):“你那鬼画符不如我的‘防滑槽’实在!”
【两人突然吵起来,最后竟用刻刀在石板上比起了雕刻速度,引得士兵们阵阵叫好】
【门主站在高处,看着驰道如巨龙向东方延伸,宫束班的笑声在旷野上回荡】
门主(轻声自语):“百工合,天下同。”
【远处传来秦军开拔的号角,新造的战车碾过驰道,发出整齐的“隆隆”声,与工人们的号子声汇成一片】
第四幕:笑翻咸阳
【场景:咸阳宫广场,秦始皇亲自验收新造的“同轨车”】
【宫束班众人站在车旁,个个摩拳擦掌】
秦始皇(抚着佩剑):“诸位且演示一番。”
【张老三跳上马车,一甩鞭子,车轮刚转半圈突然发出刺耳的摩擦声】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